笔趣阁 www.biquge34.net,聃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鸡年元旦,郑体衡先生的艺术作品展拉开了帷幕。
都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郑体衡先生已经八十有二了。这个“稀”是稀罕的稀,稀世的稀;郑体衡先生不光是稀在高龄,更是在耄耋之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展览不单是某种艺术门类的,而是集摄影、书法、国画、雕塑和诗词之大成;百来幅作品,奇葩绽放,硕果累累。真是四“稀”同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体衡先生出生于1923年。一家十余口人,仅靠教书匠父亲那点菲薄的工资糊口,真所谓是“杯水车薪”更兼那些年月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先生全家居无定所,跟着父亲东迁西徙,流离颠沛。兄弟六七人果腹都成问题,哪有福气进大学深造?先生几经努力,才得在乐清师范的师训班学习。毕业后,就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抗战胜利后,体衡先生到上海去改学印染,1949年因公伤事故回家休养。当时乐清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嘹亮的歌声中,体衡先生满怀激情投身社会活动,负责组织了青年联合会并担任象峰乡主席。他们贴标语,排节目,组织游行,年轻的体衡先生忙得不亦乐乎。因工作出色,同年8月被任命为象阳中心小学校长。
漫漫人生,起起落落,几多辛劳,几多坎坷。在教育树人的道路上,体衡先生从小学到中学,当过美术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他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从教32年,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体衡先生自幼酷爱艺术,与民间工艺更是缘份不浅。五十年代初,体衡先生的黄杨木雕已经崭露头角,天仙配中槐荫结合的组雕,已被一家著名的杂志发表,美丽的七仙女,朴实的董永,慈眉善目的土地老人,还有那盘虬苍翠的老槐树,在体衡先生的飞刀走笔下,无不栩栩如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体衡先生是教师,他要把他的艺术传授给学生。在盐盘小学任美术教师时,便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发掘孩子天赋,进行循循善诱;接着,他看准了木雕的前途,四方呼吁,积极倡办了黄杨木雕厂。还经常与叶润周(后成为国家级艺术大师)等人切磋技艺,使得乐清的雕刻事业走出了健康、稳定的路子;先生在四板桥小学任教时,又看准了石雕的发展趋向,忙碌奔波,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乐清石雕厂。就这样,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骨干,为乐清的“双雕”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人生苦短,很快的先生就到了七十有二的高龄,这个年纪,一般人什么也不想学,什么也不敢干了。可是体衡先生却怀着求知若渴的精神,踏进了老年大学的门槛,学书习画起来。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这点精神,那怕再年轻力壮,也可能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而年老如体衡先生者,因为有伏枥之志,同样能奔腾千里。白发苍苍的体衡先生,起早贪黑去老年大学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正因为他的认真执着,人缘又好,还当选了老年大学摄影班班长和书法班的班长。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你都当了三十年的校长了,怎么先生不做反倒做起学生来!体衡先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苦心人。春去秋来,十载寒暑,先生的摄影、书法、国画的技艺都在飞速地提高,还学会了平仄韵律,吟诗作词起来。
在摄影方面,先生收获颇丰。他善于运用记实手法,画面直观自然。他的抓拍很是到位,人物的瞬间表情生动自然,十分精彩。请看他的天伦之乐,那一老一小的喜悦相对,那浓浓的亲情,我们仿佛听到祖孙两人交汇的气息。还有这为谁辛苦为谁甜,瞧这带着朝露的丝瓜花,看那嗡嗡振翅的蜜蜂,色彩艳丽,动感很强。还有投环、歌唱和翩舞晨风,无不明媚饱满,人物的精神更是生气勃勃,矫健向上。
体衡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为了拍摄一幅家乡巨... -->>
鸡年元旦,郑体衡先生的艺术作品展拉开了帷幕。
都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郑体衡先生已经八十有二了。这个“稀”是稀罕的稀,稀世的稀;郑体衡先生不光是稀在高龄,更是在耄耋之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展览不单是某种艺术门类的,而是集摄影、书法、国画、雕塑和诗词之大成;百来幅作品,奇葩绽放,硕果累累。真是四“稀”同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体衡先生出生于1923年。一家十余口人,仅靠教书匠父亲那点菲薄的工资糊口,真所谓是“杯水车薪”更兼那些年月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先生全家居无定所,跟着父亲东迁西徙,流离颠沛。兄弟六七人果腹都成问题,哪有福气进大学深造?先生几经努力,才得在乐清师范的师训班学习。毕业后,就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抗战胜利后,体衡先生到上海去改学印染,1949年因公伤事故回家休养。当时乐清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嘹亮的歌声中,体衡先生满怀激情投身社会活动,负责组织了青年联合会并担任象峰乡主席。他们贴标语,排节目,组织游行,年轻的体衡先生忙得不亦乐乎。因工作出色,同年8月被任命为象阳中心小学校长。
漫漫人生,起起落落,几多辛劳,几多坎坷。在教育树人的道路上,体衡先生从小学到中学,当过美术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他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从教32年,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体衡先生自幼酷爱艺术,与民间工艺更是缘份不浅。五十年代初,体衡先生的黄杨木雕已经崭露头角,天仙配中槐荫结合的组雕,已被一家著名的杂志发表,美丽的七仙女,朴实的董永,慈眉善目的土地老人,还有那盘虬苍翠的老槐树,在体衡先生的飞刀走笔下,无不栩栩如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体衡先生是教师,他要把他的艺术传授给学生。在盐盘小学任美术教师时,便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发掘孩子天赋,进行循循善诱;接着,他看准了木雕的前途,四方呼吁,积极倡办了黄杨木雕厂。还经常与叶润周(后成为国家级艺术大师)等人切磋技艺,使得乐清的雕刻事业走出了健康、稳定的路子;先生在四板桥小学任教时,又看准了石雕的发展趋向,忙碌奔波,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乐清石雕厂。就这样,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骨干,为乐清的“双雕”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人生苦短,很快的先生就到了七十有二的高龄,这个年纪,一般人什么也不想学,什么也不敢干了。可是体衡先生却怀着求知若渴的精神,踏进了老年大学的门槛,学书习画起来。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这点精神,那怕再年轻力壮,也可能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而年老如体衡先生者,因为有伏枥之志,同样能奔腾千里。白发苍苍的体衡先生,起早贪黑去老年大学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正因为他的认真执着,人缘又好,还当选了老年大学摄影班班长和书法班的班长。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你都当了三十年的校长了,怎么先生不做反倒做起学生来!体衡先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苦心人。春去秋来,十载寒暑,先生的摄影、书法、国画的技艺都在飞速地提高,还学会了平仄韵律,吟诗作词起来。
在摄影方面,先生收获颇丰。他善于运用记实手法,画面直观自然。他的抓拍很是到位,人物的瞬间表情生动自然,十分精彩。请看他的天伦之乐,那一老一小的喜悦相对,那浓浓的亲情,我们仿佛听到祖孙两人交汇的气息。还有这为谁辛苦为谁甜,瞧这带着朝露的丝瓜花,看那嗡嗡振翅的蜜蜂,色彩艳丽,动感很强。还有投环、歌唱和翩舞晨风,无不明媚饱满,人物的精神更是生气勃勃,矫健向上。
体衡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为了拍摄一幅家乡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