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丹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虽然许多人说不出都有那几个朝代在西安建都,但古都西安的名声却是海内外知名。细想起来,使西安名声远扬的不是西安的城市本身,而是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古代帝王陵墓和点缀在城市之中的名胜古迹。提起大雁塔、小雁塔、钟楼、碑林和兵马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汉武大帝在央视的热播,使昔日门庭冷落的刘彻墓———兴平茂陵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关中大地遍地是“宝”一不小心就可能挖出一个文物。不信,兵马俑就是临潼区农民挖井时挖出来的。我单位的附属小学在盖教学楼时也挖到了一座汉墓。仅从这星星点点的历史遗迹中你就可以看出,西安承载太多的历史,沉淀着深厚的华夏文化。西安作为中国十三个朝代的古都,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遗憾的是周秦汉唐给西安留下的只是几座陵墓和星星遗迹,就是体现着西安文脉的城墙也只是明代的遗存。从整体上来看西安,给人们的印象只能是清朝的记忆。在西安,真正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的古代民居街区只剩下一个个名字和由这个名字所体现的历史空壳。竹芭市、后宰门、粉巷、柏树林、桥梓口、散金桥等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已经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流失。我虽说在西安生活了快30年,也经常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逛荡,可要是介绍起西安来也就是那么几处名胜古迹,更很少能够谈的出对西安古老文化的体验。
德福巷就是密布在西安城市中的老巷之一。她位于西安南门里的西侧,湘子庙街内,与书院门东西呼应,东邻南大街,北望钟鼓楼,静静地躺在闹市之中。巷子的两边,原来是一片老房子,因为街巷又窄又黑,像一只蛰伏的黑虎,所以解放前这里不叫德福巷,而叫"黑虎巷"。据说,隋唐时期这条巷子就已经存在,她是皇城的一部分。也许是由于西安这座城市的古迹太多,这样一条满载历史的街巷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人向有关部门提出过保护规划,那时的德福巷还是周围保护的最完整的一个老居民区,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老屋。但是,在九十年代的商品大潮中德福巷还是被“拆旧换新”1993年8月,德福巷开始全面实施拆迁改建。1995年3月,把德福巷改建为旅游文化一条街,成为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据说,改造者原本想建造成丝绸一条街,而市场最终选择了咖啡、茶馆和酒吧。历经三年的修建,德福巷就成了古城一些追求时尚和品位的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我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可是一直无缘走进。
四月的西安,春暖花开,老槐树的枝头发出了嫩芽。周末朋友约我出来坐坐,当得知我喜欢清净,就提议到德福巷喝茶。我自然是欣然答应了下来。我下班以后,在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当司机听说要去德福巷时,立即陷入了深思,一边发动汽车一边嘟囔着“让我想想怎么走。”环城南路有一段路是单行,又怕城里堵车,所以只好绕道友谊路以后进南门。进南门以后,在南门盘道的西边,司机告诉我在这里下车往里走一段路就到了。我为了少走几步路,出租车就只好沿着城墙内侧的小路向西,经朱雀门绕到德福巷的北口。
德福巷的街道不长,也不直,在巷子的南端还拐了一个弯,窄窄的倒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觉。在巷口有一个单门式石质牌楼,上书“德福巷”三个大字。现在的建筑是在唐遗址上仿建的,外部建筑是古代的,而里面的装潢设备却是现代西式的。主体建筑是红砖白墙、飞檐走瓦,而门窗的落地玻璃却透出店内的各种陈设。一个个咖啡、酒吧和茶社的招牌有中文、有西文,有木制的匾额,也有用霓虹灯衬托,现代的霓虹灯和传统的大红灯笼相辉映,正如改造者所说的:欧式风情中夹杂着华夏情怀,集欧陆中华精美建筑装饰于一炉。我和朋友都是第一次来,在这不足500百米的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想体味一下这现代与传统之中的杰作,寻找一点感觉,石板路在灯光的映照下反着亮,静静的。偶尔有站在店门口的服务生高声招揽着客人,那声音回荡在夜空中是那么刺耳。我们选了一家门面比较大一点的茶社走了进去,只见店内布置的还算雅致。大厅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花木盆栽,大厅被隔断成七八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个隔断中摆放着一张挺大的桌案和四五把木头椅子,只是空荡荡的大厅中没有几个客人。我们选了一个邻街靠窗的座位坐下,要了一壶清茶、一盘茶点,一边聊着天一边品着茶,静悄悄的,没有喧哗、没有人打搅,倒也是一个休闲的清净之地。
古老的德福巷称呼依旧,青石路面与大红灯笼依然散发出一丝丝古老的文化气息,相对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声鼎沸的街面,这里依然算是古韵犹在。虽然我不知道这古巷里原先的居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也寻找不到一丝踪影,可这也是在现代都市中难以找到的休闲场所。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现在的必将成为未来的历史,保护和发展也是一对矛盾。拆掉的建筑,带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一部分将永远地失去,而现在营造出来的“文商”格局难说不是未来精神的一部分。文化是什么在这里已经变的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浮躁、不安的人们能够有时间、有地方将自己放松下来,哪怕是偶尔一次或者是一会,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我虽然渴望在古民居中品茶,在品茶中休闲,在休闲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抚慰自己的心灵,但那已经是不可能的啦。
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虽然许多人说不出都有那几个朝代在西安建都,但古都西安的名声却是海内外知名。细想起来,使西安名声远扬的不是西安的城市本身,而是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古代帝王陵墓和点缀在城市之中的名胜古迹。提起大雁塔、小雁塔、钟楼、碑林和兵马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汉武大帝在央视的热播,使昔日门庭冷落的刘彻墓———兴平茂陵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关中大地遍地是“宝”一不小心就可能挖出一个文物。不信,兵马俑就是临潼区农民挖井时挖出来的。我单位的附属小学在盖教学楼时也挖到了一座汉墓。仅从这星星点点的历史遗迹中你就可以看出,西安承载太多的历史,沉淀着深厚的华夏文化。西安作为中国十三个朝代的古都,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遗憾的是周秦汉唐给西安留下的只是几座陵墓和星星遗迹,就是体现着西安文脉的城墙也只是明代的遗存。从整体上来看西安,给人们的印象只能是清朝的记忆。在西安,真正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的古代民居街区只剩下一个个名字和由这个名字所体现的历史空壳。竹芭市、后宰门、粉巷、柏树林、桥梓口、散金桥等街巷名称背后的故事,已经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流失。我虽说在西安生活了快30年,也经常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逛荡,可要是介绍起西安来也就是那么几处名胜古迹,更很少能够谈的出对西安古老文化的体验。
德福巷就是密布在西安城市中的老巷之一。她位于西安南门里的西侧,湘子庙街内,与书院门东西呼应,东邻南大街,北望钟鼓楼,静静地躺在闹市之中。巷子的两边,原来是一片老房子,因为街巷又窄又黑,像一只蛰伏的黑虎,所以解放前这里不叫德福巷,而叫"黑虎巷"。据说,隋唐时期这条巷子就已经存在,她是皇城的一部分。也许是由于西安这座城市的古迹太多,这样一条满载历史的街巷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人向有关部门提出过保护规划,那时的德福巷还是周围保护的最完整的一个老居民区,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老屋。但是,在九十年代的商品大潮中德福巷还是被“拆旧换新”1993年8月,德福巷开始全面实施拆迁改建。1995年3月,把德福巷改建为旅游文化一条街,成为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据说,改造者原本想建造成丝绸一条街,而市场最终选择了咖啡、茶馆和酒吧。历经三年的修建,德福巷就成了古城一些追求时尚和品位的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我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可是一直无缘走进。
四月的西安,春暖花开,老槐树的枝头发出了嫩芽。周末朋友约我出来坐坐,当得知我喜欢清净,就提议到德福巷喝茶。我自然是欣然答应了下来。我下班以后,在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当司机听说要去德福巷时,立即陷入了深思,一边发动汽车一边嘟囔着“让我想想怎么走。”环城南路有一段路是单行,又怕城里堵车,所以只好绕道友谊路以后进南门。进南门以后,在南门盘道的西边,司机告诉我在这里下车往里走一段路就到了。我为了少走几步路,出租车就只好沿着城墙内侧的小路向西,经朱雀门绕到德福巷的北口。
德福巷的街道不长,也不直,在巷子的南端还拐了一个弯,窄窄的倒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觉。在巷口有一个单门式石质牌楼,上书“德福巷”三个大字。现在的建筑是在唐遗址上仿建的,外部建筑是古代的,而里面的装潢设备却是现代西式的。主体建筑是红砖白墙、飞檐走瓦,而门窗的落地玻璃却透出店内的各种陈设。一个个咖啡、酒吧和茶社的招牌有中文、有西文,有木制的匾额,也有用霓虹灯衬托,现代的霓虹灯和传统的大红灯笼相辉映,正如改造者所说的:欧式风情中夹杂着华夏情怀,集欧陆中华精美建筑装饰于一炉。我和朋友都是第一次来,在这不足500百米的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想体味一下这现代与传统之中的杰作,寻找一点感觉,石板路在灯光的映照下反着亮,静静的。偶尔有站在店门口的服务生高声招揽着客人,那声音回荡在夜空中是那么刺耳。我们选了一家门面比较大一点的茶社走了进去,只见店内布置的还算雅致。大厅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花木盆栽,大厅被隔断成七八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个隔断中摆放着一张挺大的桌案和四五把木头椅子,只是空荡荡的大厅中没有几个客人。我们选了一个邻街靠窗的座位坐下,要了一壶清茶、一盘茶点,一边聊着天一边品着茶,静悄悄的,没有喧哗、没有人打搅,倒也是一个休闲的清净之地。
古老的德福巷称呼依旧,青石路面与大红灯笼依然散发出一丝丝古老的文化气息,相对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声鼎沸的街面,这里依然算是古韵犹在。虽然我不知道这古巷里原先的居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也寻找不到一丝踪影,可这也是在现代都市中难以找到的休闲场所。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现在的必将成为未来的历史,保护和发展也是一对矛盾。拆掉的建筑,带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一部分将永远地失去,而现在营造出来的“文商”格局难说不是未来精神的一部分。文化是什么在这里已经变的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浮躁、不安的人们能够有时间、有地方将自己放松下来,哪怕是偶尔一次或者是一会,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我虽然渴望在古民居中品茶,在品茶中休闲,在休闲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抚慰自己的心灵,但那已经是不可能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