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雁北归
1978年9月15日下午5时许,一列从上海开往南昌的快车驶进了杭州车站.从七号车厢下来一位普通旅客。他,中等身材,明眸广额,随着出站的人流急匆匆地向前走着。当琉璃飞檐的车站大楼和树冠如盖的法国梧桐映入他的眼帘时,就像见了久别重逢梦牵魂绕的亲人一样,止不住滚落下大滴大滴的泪珠。这是生他养他的家乡啊,十四年没有回来过了。杭州,还记得你为祖国哺育培养的这个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吗?宝俶塔快想一想,西子湖快辨一辨,唉,记不清了。成千上万的子女,十载炎凉的动乱,几乎把什么都淡忘了。他,1958年从青岛医学院毕业,因小时候在越南侨居过几年而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分配到太行山上的一个煤矿工作;虽然每隔二、三年回来一次,但他总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谁能看清他的面目呢?文革中他在井下劳动改造长达十年之久,不但丧失了工作的权利,连家乡都不能回来了。杭州,你想不起他来这不能怪你。快问问他是谁吧,不见了?
看,他上了汽车。
车在浙江医科大学门口停了下来,他下车径直走到大学教务处办公室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进修证书,进修证上的工作单位和姓名栏里,端端正正地写着: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矿医院郑心康。噢,对了,是他,这个胖伢子。宝俶塔下秋捉迷藏,西子湖里夏扎猛子,小淘气鬼;岳飞墓前歃血盟誓,于谦碑下慷慨歌吟,多好的孩子;叔叔带他出走越南、香港,想让他到马来西亚学习经商和管理,将来继承爷爷经营的橡胶园和旅行社,可他吵着要回杭州来,他舍不得西湖绿波下的红鱼,舍不得和他一起嬉耍的小朋友,舍不得妈妈慈祥亲切的笑容。回到杭州,他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十多年未见,老多了,唉,岁月欺人啊。如今他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一回来就往大学里跑,想干什么呢?听听办公室接待人员和他的问答吧:
“郑心康同志,你打算进修哪一科?”
“皮肤科。”
“你不是学医疗,搞内科的吗?”
“是的,可我现在必须搞皮肤科。”
“为什么?”
“我们煤矿井下潮湿、阴冷,工人们成年累月在下边劳动,皮肤病的发病率比别的行业都要高得多,我们全局甚至晋东南地区南五县都没有一个皮肤科,工人们得病要治就得跑到大城市,否则只好坐受其苦。况且全国十亿人口只有两千名皮肤科医生,五十万人才平均一个,还大都挤在大中城市里,太不相称了。”
他的面前仿佛闪着自己在井下劳动的十年中碰到的那一个个皮肤病患者求他诊治的真诚、信赖和企求的目光;仿佛又响起自已对患者无数次的“等我恢复工作后保证为你好好治疗”的安慰和许诺。
“你没听过‘医不治癣,治癣丢脸’的话吗?”
“听过,可我不怕丢脸。”
1977年,党组织为郑心康的冤案进行了彻底平反,他又恢复了工作的权利,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白大褂,他可以扬起停泊了十年的理想风帆向医学的大海进军了。希望在催促他向前,理想在激励他奋斗,疾病在向他挑战,患者在向他呼救。郑心康属于一旦认准了路就永不回头的那种毅力顽强的人。治癣丢脸吗?他不这样认为,难道任皮肤病人终日痛苦无人过问就光彩吗?他要迎难而上,填补局矿医院没有皮肤科的空白,他要瞄准世界皮肤科的先进水平,闯出一条新路来。
“郑心康同志,你不是青岛医学院毕业吗?怎么又来进修呢?”
他指着自己开始变白的头发说:
“看看这里吧,十年被耽误了,不进修能跟得上队吗?听一听,到处都在呼唤向上、向上,我不能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啊。”
郑心康长长叹了一口气,他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年华,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艰难沉重的脚步悄然逝去了。现在,工厂在呼唤机器,市场在呼唤兴旺.社会在呼唤安定,祖国在呼唤富强,科学在呼唤进步,生产力在呼唤解放。把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靠知识,靠科学,要靠学习,靠奋斗。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啊。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向他露出了妩媚动人的笑靥;
“漫漫平沙走白虹”的钱塘江为他奏出了雄壮豪迈的乐曲;
“天香云外飘”的灵隐寺朝他传来了悠扬古朴的佛号。
郑心康谢绝了它们的深情厚谊,毅然来到了浙江医科大学皮肤科。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课堂、病房和图书馆中。星期天,他不在苏堤和断桥留恋徜徉,或到教授和讲师们家中求教,或到病人家中随访;节假日,他不去亲朋故有那里品茶叙旧,或在宿舍温习功课,或和学友们一起商讨疑难。
月亮圆了又亏,亏了又圆,钱塘江潮头涨了又消,消了又涨。年去岁来,郑心康的皮肤病医疗知识和经验积少成多,由浅入深,正沿着必然王国的道路向自由王国迈进。他似乎已忘记一年的进修期就要到了,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们却在惦记着他。
“郑心康恐怕不想回来了,都一年了,也没个信儿。”
“可不是嘛,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里风景又美,条件又好,星期天还能游逛西湖。要是我,拉也拉不回来。”
“听说政府归还了文革时没收他家的什么小公馆,就在西湖边上,还有小花园呢!”
“老郑这次是大姑娘坐轿走——成了人家的人啦!”
长河的鱼儿远游千里不见踪,南飞的大雁春到人间又重来。当闻名天下的龙井茶成熟收获的时节,郑心康也满载而归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含泪为他饯行,她深知儿子的脾性和为人,她更清楚儿子献身医学的赤子之心。儿子心中装满了事业,母亲心中装满了儿子。
二、斗室中的天地
随着郑心康的回矿,矿医院皮肤科成立了。一间十二平方米的斗室就是它的全部面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来床铺被褥住了进去,他没有向领导要求住房,他怕病人一早一晚找不到他。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多年当井下皮带司机的机电知识,花费近千元,在技术人员帮助下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台卧式黑光灯治疗机;医疗器械公司有三千元的立式黑光灯治疗机,加上安装费就需四千多元,但那太贵了,而且不适于老人、小孩和伤残病人用。他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仔细填写病案,悉心积累资料,大胆改革创新,用中西结合的新方法根治牛皮癣、湿疹、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甚至蕈样肉芽肿等皮肤病。
嘭、嘭、嘭
“郑大夫,起床了吧?”
“快进来,药也给你准备好了。”
星星还挂在天幕上,雄鸡还未报晓,郑心康已经起床为病人开始了治疗。
“郑大夫,又耽误你睡觉了,真对不起。”
“别客气,你慢走!”
当别人已进人梦乡,郑心康还在灯下工作。
拉开黑光灯治疗机的布屏风,飘来一股股腥臭难闻的气味;脱掉衣帽,现出一片片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丘疹脓疱。
“郑大夫,你满腹学问,怎么选了这么个专业,又脏又难。”
“这个专业我喜欢。”
喜欢,因为他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时的开心笑容,看到他们愉快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矫健步伐。这比吃着美味的佳肴,住着宽敞的房舍还要爽快,还要惬意,还要舒畅。可社会上有多少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啊。嫌赚钱少,嫌事情多,嫌热嫌冷没个完。郑心康却什么也不嫌,就是嫌时间少,嫌贡献少。
才能,当它和野心结合时,产生着骗子;当它和雄心结合时,创造着奇迹。在郑心康的精心治疗下,许多患者的皮肤病迅速痊愈了,许多患者的皮肤病显著好转了,他的名声也越传越远,有的人竟不顾千里迢迢,从河北、河南、太原、榆次等地前来求医。“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夏天,黑光治疗机内闷热异常,斗室中空气难闻,郑心康亲自动手改造通风降温设施,保证了治疗照常进行。
冬天,房子里有时温度不高,郑心康把门窗缝隙遮挡得严严实实... -->>
一、雁北归
1978年9月15日下午5时许,一列从上海开往南昌的快车驶进了杭州车站.从七号车厢下来一位普通旅客。他,中等身材,明眸广额,随着出站的人流急匆匆地向前走着。当琉璃飞檐的车站大楼和树冠如盖的法国梧桐映入他的眼帘时,就像见了久别重逢梦牵魂绕的亲人一样,止不住滚落下大滴大滴的泪珠。这是生他养他的家乡啊,十四年没有回来过了。杭州,还记得你为祖国哺育培养的这个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吗?宝俶塔快想一想,西子湖快辨一辨,唉,记不清了。成千上万的子女,十载炎凉的动乱,几乎把什么都淡忘了。他,1958年从青岛医学院毕业,因小时候在越南侨居过几年而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分配到太行山上的一个煤矿工作;虽然每隔二、三年回来一次,但他总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谁能看清他的面目呢?文革中他在井下劳动改造长达十年之久,不但丧失了工作的权利,连家乡都不能回来了。杭州,你想不起他来这不能怪你。快问问他是谁吧,不见了?
看,他上了汽车。
车在浙江医科大学门口停了下来,他下车径直走到大学教务处办公室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进修证书,进修证上的工作单位和姓名栏里,端端正正地写着: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矿医院郑心康。噢,对了,是他,这个胖伢子。宝俶塔下秋捉迷藏,西子湖里夏扎猛子,小淘气鬼;岳飞墓前歃血盟誓,于谦碑下慷慨歌吟,多好的孩子;叔叔带他出走越南、香港,想让他到马来西亚学习经商和管理,将来继承爷爷经营的橡胶园和旅行社,可他吵着要回杭州来,他舍不得西湖绿波下的红鱼,舍不得和他一起嬉耍的小朋友,舍不得妈妈慈祥亲切的笑容。回到杭州,他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十多年未见,老多了,唉,岁月欺人啊。如今他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一回来就往大学里跑,想干什么呢?听听办公室接待人员和他的问答吧:
“郑心康同志,你打算进修哪一科?”
“皮肤科。”
“你不是学医疗,搞内科的吗?”
“是的,可我现在必须搞皮肤科。”
“为什么?”
“我们煤矿井下潮湿、阴冷,工人们成年累月在下边劳动,皮肤病的发病率比别的行业都要高得多,我们全局甚至晋东南地区南五县都没有一个皮肤科,工人们得病要治就得跑到大城市,否则只好坐受其苦。况且全国十亿人口只有两千名皮肤科医生,五十万人才平均一个,还大都挤在大中城市里,太不相称了。”
他的面前仿佛闪着自己在井下劳动的十年中碰到的那一个个皮肤病患者求他诊治的真诚、信赖和企求的目光;仿佛又响起自已对患者无数次的“等我恢复工作后保证为你好好治疗”的安慰和许诺。
“你没听过‘医不治癣,治癣丢脸’的话吗?”
“听过,可我不怕丢脸。”
1977年,党组织为郑心康的冤案进行了彻底平反,他又恢复了工作的权利,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白大褂,他可以扬起停泊了十年的理想风帆向医学的大海进军了。希望在催促他向前,理想在激励他奋斗,疾病在向他挑战,患者在向他呼救。郑心康属于一旦认准了路就永不回头的那种毅力顽强的人。治癣丢脸吗?他不这样认为,难道任皮肤病人终日痛苦无人过问就光彩吗?他要迎难而上,填补局矿医院没有皮肤科的空白,他要瞄准世界皮肤科的先进水平,闯出一条新路来。
“郑心康同志,你不是青岛医学院毕业吗?怎么又来进修呢?”
他指着自己开始变白的头发说:
“看看这里吧,十年被耽误了,不进修能跟得上队吗?听一听,到处都在呼唤向上、向上,我不能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啊。”
郑心康长长叹了一口气,他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年华,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艰难沉重的脚步悄然逝去了。现在,工厂在呼唤机器,市场在呼唤兴旺.社会在呼唤安定,祖国在呼唤富强,科学在呼唤进步,生产力在呼唤解放。把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靠知识,靠科学,要靠学习,靠奋斗。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啊。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向他露出了妩媚动人的笑靥;
“漫漫平沙走白虹”的钱塘江为他奏出了雄壮豪迈的乐曲;
“天香云外飘”的灵隐寺朝他传来了悠扬古朴的佛号。
郑心康谢绝了它们的深情厚谊,毅然来到了浙江医科大学皮肤科。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课堂、病房和图书馆中。星期天,他不在苏堤和断桥留恋徜徉,或到教授和讲师们家中求教,或到病人家中随访;节假日,他不去亲朋故有那里品茶叙旧,或在宿舍温习功课,或和学友们一起商讨疑难。
月亮圆了又亏,亏了又圆,钱塘江潮头涨了又消,消了又涨。年去岁来,郑心康的皮肤病医疗知识和经验积少成多,由浅入深,正沿着必然王国的道路向自由王国迈进。他似乎已忘记一年的进修期就要到了,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们却在惦记着他。
“郑心康恐怕不想回来了,都一年了,也没个信儿。”
“可不是嘛,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里风景又美,条件又好,星期天还能游逛西湖。要是我,拉也拉不回来。”
“听说政府归还了文革时没收他家的什么小公馆,就在西湖边上,还有小花园呢!”
“老郑这次是大姑娘坐轿走——成了人家的人啦!”
长河的鱼儿远游千里不见踪,南飞的大雁春到人间又重来。当闻名天下的龙井茶成熟收获的时节,郑心康也满载而归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含泪为他饯行,她深知儿子的脾性和为人,她更清楚儿子献身医学的赤子之心。儿子心中装满了事业,母亲心中装满了儿子。
二、斗室中的天地
随着郑心康的回矿,矿医院皮肤科成立了。一间十二平方米的斗室就是它的全部面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来床铺被褥住了进去,他没有向领导要求住房,他怕病人一早一晚找不到他。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多年当井下皮带司机的机电知识,花费近千元,在技术人员帮助下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台卧式黑光灯治疗机;医疗器械公司有三千元的立式黑光灯治疗机,加上安装费就需四千多元,但那太贵了,而且不适于老人、小孩和伤残病人用。他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仔细填写病案,悉心积累资料,大胆改革创新,用中西结合的新方法根治牛皮癣、湿疹、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甚至蕈样肉芽肿等皮肤病。
嘭、嘭、嘭
“郑大夫,起床了吧?”
“快进来,药也给你准备好了。”
星星还挂在天幕上,雄鸡还未报晓,郑心康已经起床为病人开始了治疗。
“郑大夫,又耽误你睡觉了,真对不起。”
“别客气,你慢走!”
当别人已进人梦乡,郑心康还在灯下工作。
拉开黑光灯治疗机的布屏风,飘来一股股腥臭难闻的气味;脱掉衣帽,现出一片片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丘疹脓疱。
“郑大夫,你满腹学问,怎么选了这么个专业,又脏又难。”
“这个专业我喜欢。”
喜欢,因为他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时的开心笑容,看到他们愉快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矫健步伐。这比吃着美味的佳肴,住着宽敞的房舍还要爽快,还要惬意,还要舒畅。可社会上有多少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啊。嫌赚钱少,嫌事情多,嫌热嫌冷没个完。郑心康却什么也不嫌,就是嫌时间少,嫌贡献少。
才能,当它和野心结合时,产生着骗子;当它和雄心结合时,创造着奇迹。在郑心康的精心治疗下,许多患者的皮肤病迅速痊愈了,许多患者的皮肤病显著好转了,他的名声也越传越远,有的人竟不顾千里迢迢,从河北、河南、太原、榆次等地前来求医。“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夏天,黑光治疗机内闷热异常,斗室中空气难闻,郑心康亲自动手改造通风降温设施,保证了治疗照常进行。
冬天,房子里有时温度不高,郑心康把门窗缝隙遮挡得严严实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