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诗歌、广播稿和曲艺等文稿;而且我还不遗余力地热情帮助并影响(赠书、改稿、交流)过拿得起笔来、有一定素养、富生活激情的青年文学爱好者写矿工矿山,话好人好事,在我任晋矿工人报社社长时,对来自古书院矿写矿工的稿子尤其钟情。因为他们都是矿山的基石、光热的源头啊!
1983年初,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个事迹感人的模范典型——矿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郑心康。郑是文革前青岛医学院的毕业生,从师于该校著名皮肤病专家沈福彭教授。他在文革中被“劳改”到井下一线的岁月中,深切体会到阴冷潮湿的环境对矿工皮肤的侵蚀,便开始钻研治疗银屑病、白癜风、湿疹等常见皮肤病的方法与药物。恢复工作后,他废寝忘食,不避脏臭,于小小陋室中研制出黑光灯光化疗法为矿工及皮肤病人根治痼疾、解除痛苦,治愈率竟达80-95 %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皮肤科大夫。征得矿领导同意后,我便深入采访,倾情撰写,很快完成了一篇一万五千多字名为黑光的报告文学。正巧我写好后矿上来了一位大作家——电影知音的编剧华而实先生。可能因为我是学中文又爱好写作吧,矿领导特意让我出面作陪。此时我刚好大病初愈,亟需补养,得此良机,好不愉悦。愉悦之由倒非美味佳肴,而是能当面讨教得其三昧。华而实来矿一方面是体验煤矿生活,为其即将付印的煤炭题材文学剧本润色充电,另一方面则是古书院矿这个煤炭系统的先进单位,有着难能可贵的发展经验与生活素材。我将黑光交与华先生,华先生过目后即将稿件寄给了山西日报副刊部主编赵修身同志。不久,赵老师来信了,说内容非常好,人物的事迹亦很生动感人,就是副刊从来不发长篇文章,必须压缩到五千字以内才能上报。我接到信后半是激动半是沮丧,激动的是省报居然给我来了亲笔回复信件,沮丧的是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字的稿子如何能压缩掉三分之二?苦思冥想,费尽心机,反复斟酌,忍痛割爱,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来了灵感,如朝霞喷薄,清流出峡,似雏鸟出壳,化蛹成蝶,霍然间就冒出了后来那个简洁别致的开头。寄到山西日报副刊后,一字未改全文发表。成了八十年代初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美事,催生了我久蛰心底的作家梦想,从此,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局组织部一纸调令把我从古书院矿党委办公室秘书岗位上,调成了局机关晋矿工人报报社的社长,直至后来局行政办专管文秘的副主任等等。
工作离开古矿,心仍恋恋不舍。不舍那亲切的领导与矿工,不舍那纯朴的学生与家长,不舍那熟悉的路径与房舍,也不舍近在咫尺的晋城市区,不舍回家方便的交通运输,不舍热闹非凡的商店影院。在又“赖”着住了两年后,不舍归不舍,终因起居饮食孩子上学等难以改变的事由,于1985年举家搬到了局机关。至今二十多年来,竟鬼使神差身不由己地常返故地,岁久弥深如影随形地魂绕梦牵。抑或是三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求学老来怀旧?还是当年友邻无常离别悸动心扉?是贫贱夫妻今昔对比感恩盛世?还是社会飞速发展勾起往事桩桩?往事见今朝,过去今朝皆往事;老人多回忆,从来回忆暖老人。特别是退休在家,无官一身轻,儿女各顾各,老夫老妻回忆当年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历数征程兴衰际遇,善恶有报,岂非一大乐事哉?然人间正道是沧桑,新陈代谢本寻常,思虑再三,排遣良久,牢系于心的还是那一个个曾经为古矿的生存于发展建功立业的矿工们,为生产服务的家属们,为明天奠基的园丁们,为职工治病的大夫们遗憾的是,许多劳苦功高的劳模过早地离去,许多献身矿山的元老未能赶上现代化;欣喜的是,我教过的学生已成企业的中坚,而古矿在历届党政领导和无数矿工的精心描绘下,早已成为花园式矿山,被晋城人民视为风水宝地、和谐社区。作为曾经在此供职过的一员,我仍然爱被呼为“古矿人”
古矿文联成立十年,成绩不小,影响很大,不但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发表作品培养作家的平台、园地,即先是古矿文艺,后为山魂现为超越,举办了一期又一期文学培训班,被光荣评为第三届全国煤炭文艺期刊优秀刊物;而且脱颖而出了一大批矿工作家,出版了集子,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好多颇有分量深得好评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这些着力于矿山、耕耘在书院的后起之秀们的作品,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如泣如诉,有的大开大合,有的轻吟曼歌,有的缜密有致,有的娓娓道来,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文如其人,有的有理有据,可谓爱憎荣辱形于笔墨,嬉笑怒骂都是文章。一册捧在手,便知古矿事;一篇览在目,似见古矿人。在这些作者的笔下,洋溢着古矿人对企业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流露出年轻人对事业的追求,对明天的向往;显示着矿工们对文脉的传承,对文圃的浇灌;折射出编辑者对组稿的用心,对编排的创意。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是掌面上的机声轰响,是皮带上的乌金奔涌,是川流的列车飞驰,是采掘开的和谐配合,是人财物的相得益彰,是中小学的满园春色,是矿区里的日新月异,是孩子们的美好憧憬,尤其是新班子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实的脚印与勤奋的身影。
半月前,我又高兴地为古书院矿中学的校志写了“春华秋实系耕耘”的序言,提供了一篇怀旧的稿子,参加了庆祝建校五十周年的隆重庆典活动。特别让我兴奋、难忘的是,见到了许许多多老教师、老员工、老领导、老朋友,以及多年未见的学生,一句话,都是咱“古矿人”啊!久别重逢,不亦乐乎,晚上归来,哪能入眠?与老伴忆及老老少少的古矿人,如烟往事,涌上心头,恍如昨日,就在眼前。唉,一切都已过去,只有记忆留着,留着那十多年当中虽然艰苦紧张却丰富多彩的一幕幕情形,留着“古矿人”这个心中将会润我终生的不解之“情结”
走笔至此,意犹未尽,还想给文联并超越提几点小小建议,诚望有司斟酌或权当闲扯也行。
一、超越俩字似乎文学味儿不够浓,能请高人换个内涵及外延都既厚重又前卫的名称,当为上策;
二、成立一个由文联牵头的文化沙龙或诗社,让喜爱文学的青年们有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舞台,观念碰撞、信息交流中定可冒出簇簇思想的火花,蔚成片片灵感的霞彩;好文章自然源源而来,为企业文化注入鲜活的生机。
三、不妨常邀部里、省里、起码是市里文学圈、文化界的学者名流大家,来为爱好者传道授业解惑,既提高了自家的知名度,又长了有心人的见识与水平,不是有句“江山也要文人扶”吗,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四、申报并力争几个卓有成效的古矿“文人”跻身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之列,好走出去开阔视野,有资格交往大家;几年之后,古矿文学定会水涨船高、佳作迭出,于煤气电化的宏伟愿景上,岂不多几分绚丽的光芒,于我本人的梦魂里,再添一道闪烁的晨曦。
敬礼,古矿人!
、诗歌、广播稿和曲艺等文稿;而且我还不遗余力地热情帮助并影响(赠书、改稿、交流)过拿得起笔来、有一定素养、富生活激情的青年文学爱好者写矿工矿山,话好人好事,在我任晋矿工人报社社长时,对来自古书院矿写矿工的稿子尤其钟情。因为他们都是矿山的基石、光热的源头啊!
1983年初,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个事迹感人的模范典型——矿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郑心康。郑是文革前青岛医学院的毕业生,从师于该校著名皮肤病专家沈福彭教授。他在文革中被“劳改”到井下一线的岁月中,深切体会到阴冷潮湿的环境对矿工皮肤的侵蚀,便开始钻研治疗银屑病、白癜风、湿疹等常见皮肤病的方法与药物。恢复工作后,他废寝忘食,不避脏臭,于小小陋室中研制出黑光灯光化疗法为矿工及皮肤病人根治痼疾、解除痛苦,治愈率竟达80-95 %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皮肤科大夫。征得矿领导同意后,我便深入采访,倾情撰写,很快完成了一篇一万五千多字名为黑光的报告文学。正巧我写好后矿上来了一位大作家——电影知音的编剧华而实先生。可能因为我是学中文又爱好写作吧,矿领导特意让我出面作陪。此时我刚好大病初愈,亟需补养,得此良机,好不愉悦。愉悦之由倒非美味佳肴,而是能当面讨教得其三昧。华而实来矿一方面是体验煤矿生活,为其即将付印的煤炭题材文学剧本润色充电,另一方面则是古书院矿这个煤炭系统的先进单位,有着难能可贵的发展经验与生活素材。我将黑光交与华先生,华先生过目后即将稿件寄给了山西日报副刊部主编赵修身同志。不久,赵老师来信了,说内容非常好,人物的事迹亦很生动感人,就是副刊从来不发长篇文章,必须压缩到五千字以内才能上报。我接到信后半是激动半是沮丧,激动的是省报居然给我来了亲笔回复信件,沮丧的是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字的稿子如何能压缩掉三分之二?苦思冥想,费尽心机,反复斟酌,忍痛割爱,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来了灵感,如朝霞喷薄,清流出峡,似雏鸟出壳,化蛹成蝶,霍然间就冒出了后来那个简洁别致的开头。寄到山西日报副刊后,一字未改全文发表。成了八十年代初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美事,催生了我久蛰心底的作家梦想,从此,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局组织部一纸调令把我从古书院矿党委办公室秘书岗位上,调成了局机关晋矿工人报报社的社长,直至后来局行政办专管文秘的副主任等等。
工作离开古矿,心仍恋恋不舍。不舍那亲切的领导与矿工,不舍那纯朴的学生与家长,不舍那熟悉的路径与房舍,也不舍近在咫尺的晋城市区,不舍回家方便的交通运输,不舍热闹非凡的商店影院。在又“赖”着住了两年后,不舍归不舍,终因起居饮食孩子上学等难以改变的事由,于1985年举家搬到了局机关。至今二十多年来,竟鬼使神差身不由己地常返故地,岁久弥深如影随形地魂绕梦牵。抑或是三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求学老来怀旧?还是当年友邻无常离别悸动心扉?是贫贱夫妻今昔对比感恩盛世?还是社会飞速发展勾起往事桩桩?往事见今朝,过去今朝皆往事;老人多回忆,从来回忆暖老人。特别是退休在家,无官一身轻,儿女各顾各,老夫老妻回忆当年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历数征程兴衰际遇,善恶有报,岂非一大乐事哉?然人间正道是沧桑,新陈代谢本寻常,思虑再三,排遣良久,牢系于心的还是那一个个曾经为古矿的生存于发展建功立业的矿工们,为生产服务的家属们,为明天奠基的园丁们,为职工治病的大夫们遗憾的是,许多劳苦功高的劳模过早地离去,许多献身矿山的元老未能赶上现代化;欣喜的是,我教过的学生已成企业的中坚,而古矿在历届党政领导和无数矿工的精心描绘下,早已成为花园式矿山,被晋城人民视为风水宝地、和谐社区。作为曾经在此供职过的一员,我仍然爱被呼为“古矿人”
古矿文联成立十年,成绩不小,影响很大,不但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发表作品培养作家的平台、园地,即先是古矿文艺,后为山魂现为超越,举办了一期又一期文学培训班,被光荣评为第三届全国煤炭文艺期刊优秀刊物;而且脱颖而出了一大批矿工作家,出版了集子,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好多颇有分量深得好评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这些着力于矿山、耕耘在书院的后起之秀们的作品,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如泣如诉,有的大开大合,有的轻吟曼歌,有的缜密有致,有的娓娓道来,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文如其人,有的有理有据,可谓爱憎荣辱形于笔墨,嬉笑怒骂都是文章。一册捧在手,便知古矿事;一篇览在目,似见古矿人。在这些作者的笔下,洋溢着古矿人对企业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流露出年轻人对事业的追求,对明天的向往;显示着矿工们对文脉的传承,对文圃的浇灌;折射出编辑者对组稿的用心,对编排的创意。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是掌面上的机声轰响,是皮带上的乌金奔涌,是川流的列车飞驰,是采掘开的和谐配合,是人财物的相得益彰,是中小学的满园春色,是矿区里的日新月异,是孩子们的美好憧憬,尤其是新班子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实的脚印与勤奋的身影。
半月前,我又高兴地为古书院矿中学的校志写了“春华秋实系耕耘”的序言,提供了一篇怀旧的稿子,参加了庆祝建校五十周年的隆重庆典活动。特别让我兴奋、难忘的是,见到了许许多多老教师、老员工、老领导、老朋友,以及多年未见的学生,一句话,都是咱“古矿人”啊!久别重逢,不亦乐乎,晚上归来,哪能入眠?与老伴忆及老老少少的古矿人,如烟往事,涌上心头,恍如昨日,就在眼前。唉,一切都已过去,只有记忆留着,留着那十多年当中虽然艰苦紧张却丰富多彩的一幕幕情形,留着“古矿人”这个心中将会润我终生的不解之“情结”
走笔至此,意犹未尽,还想给文联并超越提几点小小建议,诚望有司斟酌或权当闲扯也行。
一、超越俩字似乎文学味儿不够浓,能请高人换个内涵及外延都既厚重又前卫的名称,当为上策;
二、成立一个由文联牵头的文化沙龙或诗社,让喜爱文学的青年们有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舞台,观念碰撞、信息交流中定可冒出簇簇思想的火花,蔚成片片灵感的霞彩;好文章自然源源而来,为企业文化注入鲜活的生机。
三、不妨常邀部里、省里、起码是市里文学圈、文化界的学者名流大家,来为爱好者传道授业解惑,既提高了自家的知名度,又长了有心人的见识与水平,不是有句“江山也要文人扶”吗,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四、申报并力争几个卓有成效的古矿“文人”跻身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之列,好走出去开阔视野,有资格交往大家;几年之后,古矿文学定会水涨船高、佳作迭出,于煤气电化的宏伟愿景上,岂不多几分绚丽的光芒,于我本人的梦魂里,再添一道闪烁的晨曦。
敬礼,古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