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相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已经知道了。”
景泰帝有点微微的恼怒:“看爱卿的模样好象并不在意。”
于谦:“一点小事而已,臣又不是内阁阁臣,怎好出席。”
景泰帝感叹:“是啊,爱卿不是阁臣,朕到是忘记了这一点。”明朝有非翰林不得入阁为相的规矩。一个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就因为没当上庶吉士就不让入阁,对此,他这个做皇帝也没有办法。
于谦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看到他镇定的模样,景泰帝顿时安下心来。知道自己这个肱骨大臣已经安排好了一气,他也不无须再操心了。
就对申桂道:“申春,你这老狗,怎么还不将药端了,总有你们这种狗才想害朕。”
申桂大喜,忙又端了一碗药过来。
景泰帝一口饮尽,又将申桂同自己说如何安置朱祁镇一事同于谦说了。
于谦听完,点了点头:“如此也甚是妥当,朝堂人心也安稳了。我朝刚经过一场大战,京畿糜烂,正要赈济灾民,休养生息,国家再不能乱了。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小事。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景泰帝:“爱卿且说就是。”
于谦皱着眉头端详了皇帝片刻,道:“恕臣无礼,陛下龙体欠安,不是长寿之相,皇储一事当早做定夺。”
申桂大惊,厉声喝道:“于谦你好大胆子,竟敢说出如此悖逆之言,你你你……”说着话,眼泪就掉下来了。
于谦哼了一声:“陛下的家事就是天下事,陛下龙体关系着天下苍生福祉,可不是天子自己的。人生百年,有的事情是逃避不了的。”
景泰帝想起自己的身体,也有点伤感:“申桂,你也别哭了。你们成天万岁万岁的叫着朕,其实朕心中也是清楚,人生百年总归是要走的。从古到今,只要做了皇帝这个苦差事,就没有高寿的。”
于谦:“陛下倒是豁达,还是早点立储,安定人心为上。试想皇上若是百年之后,百官又将何去何从?”
景泰帝:“我朝自有太子,若是提起此事,又是一场风波,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吧!”便不欲再谈。
实际上,明朝本是有太子的,乃是太上皇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浚。
因为太子年纪实在太小,土木堡之战,太上皇被俘之后。百官考虑到太子年纪实在太小,无法监国,就推景泰帝临朝。
人都是自私的,景泰帝登基之后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太上皇的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无奈百官都以太子无过,无故废黜太子,天下人心不服为由极力反对,搞得景泰帝很是恼火,偏偏又无可奈何。
于谦却摇了摇头:“陛下,如今太上皇还京,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德行。这个时候立太子,别人也没什么话好说。放在天子的嫡长子不立,反立太上皇帝之子为皇储,那才是让百官无所适从。为天下苍生计,还请皇上早为定夺。”
这话中已经透露出很明确的态度了:如今皇帝已经接回了太上皇,对你朱镇祁可以说做到仁至义尽。作为政治交换,这太子位是不是也该交出来了?我于谦当动用自己的在朝野的威望和力量,极力促成此事。国家,不能在储君位置上再消耗下去了。否则,等到皇帝你百年之后,说不好汉王旧事将重演。
听到于谦的保证,景泰帝眼睛亮了,沉吟良久:“再议再议吧!”却是默许了。
见皇帝默许,不但申桂等太监一脸的喜悦,于谦也是满面欣慰。
有于谦支持,景泰帝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心中高兴,又同于谦说了一阵话,安排好迎接太上皇的事宜之后,示意自己已经疲乏,正要回后宫安歇。
于谦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请天子示下。”
景泰帝站住了:“什么事?”
于谦:“国子监祭酒李公逝世,该由谁补缺,还请陛下定夺。”
“哦,少保可有人选。”
于谦:“臣推荐翰林院编修徐珵,徐大人侦破陕西马政案,对朝廷对国家有功,可出任此职。”
景泰帝皱起了眉头:“原来少保推荐的就是那个依靠占星术要让朕迁都南京的徐珵,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朕如何放心将国子监交付于他?不许!还有……”
他顿了顿:“少保,朕的于爱卿,你是不是收了徐珵的好处,这才在朕驾前推荐此人?”景泰帝心情大好,开起于谦的玩笑来。
于谦一笑:“臣出身钱塘望族,还有些家产,也不缺钱。不过,臣的门生中有不少寒门士子,估计是得了徐大人的好处,让臣向陛下推荐此人罢。”
“原来是你的门人代他向你说项,少保倒不瞒朕。既然他的品性如此不堪,又何必劳动你来引荐?”
于谦道:“陛下,国子监乃是国家最高学府,都是读书种子,非得有学问出众之人才镇得住。徐珵榜眼出身,又选了庶吉士,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书法也好。是个合适的人选,也是个人才。任人惟才还是任人惟德,全凭陛下定夺。”
景泰帝点点头:“不管怎么说,徐珵是不能做国子监祭酒的。至于如何安置,朕再想想。”
等到于谦退下去之后,申桂上前:“万岁爷,该歇息了。”
景泰帝:“你这老奴方才听得仔细,可有见教?”
申桂哎哟一声:“陛下,奴婢只知道侍侯人,那里懂得这些军国大事,可不敢乱讲。”
景泰帝:“你倒是懂得分寸,说吧,就当你和朕说闲话儿?”
申桂:“那奴婢就斗胆了,方才于少保过来,说了三件事。一是太上皇帝还朝,这事他知道怎么做,陛下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二是皇储一事,其实这事在奴婢看来也简单。”
景泰帝一听,精神大振:“说来听听。”
已经知道了。”
景泰帝有点微微的恼怒:“看爱卿的模样好象并不在意。”
于谦:“一点小事而已,臣又不是内阁阁臣,怎好出席。”
景泰帝感叹:“是啊,爱卿不是阁臣,朕到是忘记了这一点。”明朝有非翰林不得入阁为相的规矩。一个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就因为没当上庶吉士就不让入阁,对此,他这个做皇帝也没有办法。
于谦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看到他镇定的模样,景泰帝顿时安下心来。知道自己这个肱骨大臣已经安排好了一气,他也不无须再操心了。
就对申桂道:“申春,你这老狗,怎么还不将药端了,总有你们这种狗才想害朕。”
申桂大喜,忙又端了一碗药过来。
景泰帝一口饮尽,又将申桂同自己说如何安置朱祁镇一事同于谦说了。
于谦听完,点了点头:“如此也甚是妥当,朝堂人心也安稳了。我朝刚经过一场大战,京畿糜烂,正要赈济灾民,休养生息,国家再不能乱了。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小事。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景泰帝:“爱卿且说就是。”
于谦皱着眉头端详了皇帝片刻,道:“恕臣无礼,陛下龙体欠安,不是长寿之相,皇储一事当早做定夺。”
申桂大惊,厉声喝道:“于谦你好大胆子,竟敢说出如此悖逆之言,你你你……”说着话,眼泪就掉下来了。
于谦哼了一声:“陛下的家事就是天下事,陛下龙体关系着天下苍生福祉,可不是天子自己的。人生百年,有的事情是逃避不了的。”
景泰帝想起自己的身体,也有点伤感:“申桂,你也别哭了。你们成天万岁万岁的叫着朕,其实朕心中也是清楚,人生百年总归是要走的。从古到今,只要做了皇帝这个苦差事,就没有高寿的。”
于谦:“陛下倒是豁达,还是早点立储,安定人心为上。试想皇上若是百年之后,百官又将何去何从?”
景泰帝:“我朝自有太子,若是提起此事,又是一场风波,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吧!”便不欲再谈。
实际上,明朝本是有太子的,乃是太上皇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浚。
因为太子年纪实在太小,土木堡之战,太上皇被俘之后。百官考虑到太子年纪实在太小,无法监国,就推景泰帝临朝。
人都是自私的,景泰帝登基之后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太上皇的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无奈百官都以太子无过,无故废黜太子,天下人心不服为由极力反对,搞得景泰帝很是恼火,偏偏又无可奈何。
于谦却摇了摇头:“陛下,如今太上皇还京,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德行。这个时候立太子,别人也没什么话好说。放在天子的嫡长子不立,反立太上皇帝之子为皇储,那才是让百官无所适从。为天下苍生计,还请皇上早为定夺。”
这话中已经透露出很明确的态度了:如今皇帝已经接回了太上皇,对你朱镇祁可以说做到仁至义尽。作为政治交换,这太子位是不是也该交出来了?我于谦当动用自己的在朝野的威望和力量,极力促成此事。国家,不能在储君位置上再消耗下去了。否则,等到皇帝你百年之后,说不好汉王旧事将重演。
听到于谦的保证,景泰帝眼睛亮了,沉吟良久:“再议再议吧!”却是默许了。
见皇帝默许,不但申桂等太监一脸的喜悦,于谦也是满面欣慰。
有于谦支持,景泰帝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心中高兴,又同于谦说了一阵话,安排好迎接太上皇的事宜之后,示意自己已经疲乏,正要回后宫安歇。
于谦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请天子示下。”
景泰帝站住了:“什么事?”
于谦:“国子监祭酒李公逝世,该由谁补缺,还请陛下定夺。”
“哦,少保可有人选。”
于谦:“臣推荐翰林院编修徐珵,徐大人侦破陕西马政案,对朝廷对国家有功,可出任此职。”
景泰帝皱起了眉头:“原来少保推荐的就是那个依靠占星术要让朕迁都南京的徐珵,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朕如何放心将国子监交付于他?不许!还有……”
他顿了顿:“少保,朕的于爱卿,你是不是收了徐珵的好处,这才在朕驾前推荐此人?”景泰帝心情大好,开起于谦的玩笑来。
于谦一笑:“臣出身钱塘望族,还有些家产,也不缺钱。不过,臣的门生中有不少寒门士子,估计是得了徐大人的好处,让臣向陛下推荐此人罢。”
“原来是你的门人代他向你说项,少保倒不瞒朕。既然他的品性如此不堪,又何必劳动你来引荐?”
于谦道:“陛下,国子监乃是国家最高学府,都是读书种子,非得有学问出众之人才镇得住。徐珵榜眼出身,又选了庶吉士,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书法也好。是个合适的人选,也是个人才。任人惟才还是任人惟德,全凭陛下定夺。”
景泰帝点点头:“不管怎么说,徐珵是不能做国子监祭酒的。至于如何安置,朕再想想。”
等到于谦退下去之后,申桂上前:“万岁爷,该歇息了。”
景泰帝:“你这老奴方才听得仔细,可有见教?”
申桂哎哟一声:“陛下,奴婢只知道侍侯人,那里懂得这些军国大事,可不敢乱讲。”
景泰帝:“你倒是懂得分寸,说吧,就当你和朕说闲话儿?”
申桂:“那奴婢就斗胆了,方才于少保过来,说了三件事。一是太上皇帝还朝,这事他知道怎么做,陛下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二是皇储一事,其实这事在奴婢看来也简单。”
景泰帝一听,精神大振:“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