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辽东钉子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他们也清楚,大明有了木材,会造更多的船只,最终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可是又能如何呢,利益摆在那里。你不干,别人也会干。何必同银子过不去。在向大明出售木材的商人中,不少竟然是红头发的荷兰人,不少海关的人都咋舌。如果让张恪知道,只会笑他们少见多怪。要知道在历史上,荷兰人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荷兰的商人就是贪图英国的战争债券利息高,竟然大量购买债券,帮着英国人打败了荷兰。商人没有祖国,古往今来,都是一样。
海外开拓热火朝天,东南的造船业兴旺发达,带动了军工,纺织,工具制造等等行业,整个东南社会结构迅速变化。
工厂主和作坊主崛起,商人地位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工人出现,分散的手工业者受到强烈冲击。
教育变得普及起来,读书不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成了一个人的必须课,只有读书,了解世界的变化,才能抓住财富机会,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混到一口饭吃。
相对而言,传统的读书人,一辈子都扑在八股文上面,反倒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要么就是醉生梦死,拼命咒骂,就比如刚刚组建起来的复社,其中就有一大帮这样的文人。要么就是偷偷学点本事,比如算账理财,就可以到商行舒舒服服当个账房先生,收入不菲,也好过坐吃山空。
总而言之,原本士农工商的体系完全被冲淡,勇于开拓海外的商人,还有掌握制造业的工厂主成了前进的主力。
不论是官府,士兵,还是金融机构,社会教育,都围绕着他们在转动。
新兴势力勃然兴起,让张恪变得斗志昂扬,没有错,历史就在他的手上扭转了,他深信只要找到了方向,中国人不会比任何人差。
任何在封闭环境中的改革,要么走王朝兴衰的路子,要么就只会失败。随着海外的开拓,等于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有了腾挪的空间,张恪也就能把目光转回大明,让我们看看崇祯这两年在折腾什么吧!
自从任命杨嗣昌为东阁大学士,兼掌兵部,将剿贼的大业托付给杨嗣昌之后,崇祯就在不断盼望着胜利的消息。
对于杨嗣昌任何要求,崇祯都尽量满足。
要钱把內帑掏空了给他银子,要人就想尽办法给人,要权力崇祯就把尚方宝剑给杨嗣昌,对他的宠信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连身为首辅的温体仁也羡慕嫉妒恨。
顶着崇祯的无比信任,杨嗣昌最初做的还算不错,虽然没有剿灭流寇,但是至少杀得流寇到处乱窜,似乎胜利已经遥遥在望。
尤其是杨嗣昌联合洪承畴设伏,一举击毙流寇头目高迎祥,声震天下。崇祯激动地跑到太庙祭告祖宗。痛哭流涕,祈求祖宗保佑。
只要加一把劲,再努努力。成功就不会远了。
想法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无比残忍。高迎祥死了之后,李自成继承了闯王位置,这是一个更加凶残狡猾的敌人,李自成利用朝廷布局的漏洞,果断偷袭开封,一战之下。攻克了开封,并且俘虏了福王朱常洵。
就在开封城外。李自成历数福王罪过,没说一条,就割下福王的一块肉。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愣是割成了血葫芦,最后只剩下一颗人头。派人送给了京城的崇祯皇帝。
李自成还嫌不够,不到两个月时间,又派出奇兵,偷袭襄阳,斩杀了襄王朱翊铭,又是一位王爷惨死,连续失陷亲藩,都像是沉重的锤头,打在了崇祯的心头。刚刚二十出头的皇帝,迅速衰老下去,竟然仿佛三十来岁的人。
“皇爷。老奴有事起奏。”
“是大伴啊。”崇祯难得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又有什么倒霉的事,说吧,朕能承受得住。”
霎时间王承恩的鼻子头发酸,几乎哭出来。‘
“启奏皇爷,杨阁老五日前呕血数升。已经病死了,这是他的遗表。”
王承恩将手里青色的奏本高高举起。崇祯迟楞一下,还是接在手里,展开一看。
“……天降奇祸,突中襄藩,臣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读到这里,崇祯眼睛发红,猛地将奏本扔在地上,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临死还敢强辩,是天降奇祸,还是将帅无能?辜负朕的洪恩,死了算是便宜了他,不然真该千刀万剐!”
一声声凄厉的叫骂,听在耳朵里,仿佛一道道雷霆。
王承恩清楚记得,在不久之前,还在手谕里劝勉杨嗣昌:“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短短时间,从天堂落到了地狱,如此待人,别说是大臣,就算是身体有缺损的太监也受不了啊!
过分的念头一转,王承恩急忙不敢再想,只是把头低得更深了。他太了解崇祯了,这位敏感而又脆弱的皇帝,就像是变色龙,随便多说一句话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见王承恩不说话,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只能下旨,把温体仁叫了过来。
没多大一会儿,温体仁匆匆前来,见礼落座。
崇祯叹道:“温阁老,大半夜把你叫过来,让人受苦了。”
“不敢,陛下老臣年纪大了,也睡不着觉,倒是陛下日夜劳顿,让老臣看着心疼。”说着温体仁还故意擦了擦眼圈。
崇祯苦笑一声:“朕也不想如此,奈何国势蜩螳,如今杨嗣昌去了,爱卿觉得何人能接替剿匪总督之职?”
“这个……”
温体仁一下子被问住了,毫无疑问,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张恪,只是最近几年,张恪和崇祯越发离心离德。两边击鼓买糖,各干各行,听说张恪一门心思往海外用兵,看架势想做一个海外天子。
崇祯几次调动辽东人马,张恪都是虚应故事,弄得崇祯老大没面子,要不是流寇闹得越来越凶,崇祯真有心思对张恪下手。
这种情况下,启用张恪绝对是巨大的风险,可是不用还能用谁呢!
想来想去,温体仁咬了咬牙,说道:“启奏陛下,若论领兵作战,安东王张恪乃是不二人选。”
崇祯听在耳朵里,闪过一丝不快,怒道:“朕早就下过旨意,张恪不是推说有病,就说粮草不济,可是他自己打仗,多少钱都拿得出来,朕,朕失望透了。”
温体仁伺候崇祯几年,早就摸透了这位帝王的心思,他只说失望,其实就是希望,只是抹不下脸!
“陛下,臣以为此事也容易,只要在安东王的封号上做点文章。”
崇祯不解,问道:“该怎么改?”
“只需去掉‘安’字即可,授予他节制三军的权力,让他剿灭流寇,臣以为一定能马到成功。”(未完待续)
其实他们也清楚,大明有了木材,会造更多的船只,最终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可是又能如何呢,利益摆在那里。你不干,别人也会干。何必同银子过不去。在向大明出售木材的商人中,不少竟然是红头发的荷兰人,不少海关的人都咋舌。如果让张恪知道,只会笑他们少见多怪。要知道在历史上,荷兰人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荷兰的商人就是贪图英国的战争债券利息高,竟然大量购买债券,帮着英国人打败了荷兰。商人没有祖国,古往今来,都是一样。
海外开拓热火朝天,东南的造船业兴旺发达,带动了军工,纺织,工具制造等等行业,整个东南社会结构迅速变化。
工厂主和作坊主崛起,商人地位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工人出现,分散的手工业者受到强烈冲击。
教育变得普及起来,读书不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成了一个人的必须课,只有读书,了解世界的变化,才能抓住财富机会,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混到一口饭吃。
相对而言,传统的读书人,一辈子都扑在八股文上面,反倒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要么就是醉生梦死,拼命咒骂,就比如刚刚组建起来的复社,其中就有一大帮这样的文人。要么就是偷偷学点本事,比如算账理财,就可以到商行舒舒服服当个账房先生,收入不菲,也好过坐吃山空。
总而言之,原本士农工商的体系完全被冲淡,勇于开拓海外的商人,还有掌握制造业的工厂主成了前进的主力。
不论是官府,士兵,还是金融机构,社会教育,都围绕着他们在转动。
新兴势力勃然兴起,让张恪变得斗志昂扬,没有错,历史就在他的手上扭转了,他深信只要找到了方向,中国人不会比任何人差。
任何在封闭环境中的改革,要么走王朝兴衰的路子,要么就只会失败。随着海外的开拓,等于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有了腾挪的空间,张恪也就能把目光转回大明,让我们看看崇祯这两年在折腾什么吧!
自从任命杨嗣昌为东阁大学士,兼掌兵部,将剿贼的大业托付给杨嗣昌之后,崇祯就在不断盼望着胜利的消息。
对于杨嗣昌任何要求,崇祯都尽量满足。
要钱把內帑掏空了给他银子,要人就想尽办法给人,要权力崇祯就把尚方宝剑给杨嗣昌,对他的宠信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连身为首辅的温体仁也羡慕嫉妒恨。
顶着崇祯的无比信任,杨嗣昌最初做的还算不错,虽然没有剿灭流寇,但是至少杀得流寇到处乱窜,似乎胜利已经遥遥在望。
尤其是杨嗣昌联合洪承畴设伏,一举击毙流寇头目高迎祥,声震天下。崇祯激动地跑到太庙祭告祖宗。痛哭流涕,祈求祖宗保佑。
只要加一把劲,再努努力。成功就不会远了。
想法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无比残忍。高迎祥死了之后,李自成继承了闯王位置,这是一个更加凶残狡猾的敌人,李自成利用朝廷布局的漏洞,果断偷袭开封,一战之下。攻克了开封,并且俘虏了福王朱常洵。
就在开封城外。李自成历数福王罪过,没说一条,就割下福王的一块肉。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愣是割成了血葫芦,最后只剩下一颗人头。派人送给了京城的崇祯皇帝。
李自成还嫌不够,不到两个月时间,又派出奇兵,偷袭襄阳,斩杀了襄王朱翊铭,又是一位王爷惨死,连续失陷亲藩,都像是沉重的锤头,打在了崇祯的心头。刚刚二十出头的皇帝,迅速衰老下去,竟然仿佛三十来岁的人。
“皇爷。老奴有事起奏。”
“是大伴啊。”崇祯难得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又有什么倒霉的事,说吧,朕能承受得住。”
霎时间王承恩的鼻子头发酸,几乎哭出来。‘
“启奏皇爷,杨阁老五日前呕血数升。已经病死了,这是他的遗表。”
王承恩将手里青色的奏本高高举起。崇祯迟楞一下,还是接在手里,展开一看。
“……天降奇祸,突中襄藩,臣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读到这里,崇祯眼睛发红,猛地将奏本扔在地上,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临死还敢强辩,是天降奇祸,还是将帅无能?辜负朕的洪恩,死了算是便宜了他,不然真该千刀万剐!”
一声声凄厉的叫骂,听在耳朵里,仿佛一道道雷霆。
王承恩清楚记得,在不久之前,还在手谕里劝勉杨嗣昌:“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短短时间,从天堂落到了地狱,如此待人,别说是大臣,就算是身体有缺损的太监也受不了啊!
过分的念头一转,王承恩急忙不敢再想,只是把头低得更深了。他太了解崇祯了,这位敏感而又脆弱的皇帝,就像是变色龙,随便多说一句话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见王承恩不说话,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只能下旨,把温体仁叫了过来。
没多大一会儿,温体仁匆匆前来,见礼落座。
崇祯叹道:“温阁老,大半夜把你叫过来,让人受苦了。”
“不敢,陛下老臣年纪大了,也睡不着觉,倒是陛下日夜劳顿,让老臣看着心疼。”说着温体仁还故意擦了擦眼圈。
崇祯苦笑一声:“朕也不想如此,奈何国势蜩螳,如今杨嗣昌去了,爱卿觉得何人能接替剿匪总督之职?”
“这个……”
温体仁一下子被问住了,毫无疑问,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张恪,只是最近几年,张恪和崇祯越发离心离德。两边击鼓买糖,各干各行,听说张恪一门心思往海外用兵,看架势想做一个海外天子。
崇祯几次调动辽东人马,张恪都是虚应故事,弄得崇祯老大没面子,要不是流寇闹得越来越凶,崇祯真有心思对张恪下手。
这种情况下,启用张恪绝对是巨大的风险,可是不用还能用谁呢!
想来想去,温体仁咬了咬牙,说道:“启奏陛下,若论领兵作战,安东王张恪乃是不二人选。”
崇祯听在耳朵里,闪过一丝不快,怒道:“朕早就下过旨意,张恪不是推说有病,就说粮草不济,可是他自己打仗,多少钱都拿得出来,朕,朕失望透了。”
温体仁伺候崇祯几年,早就摸透了这位帝王的心思,他只说失望,其实就是希望,只是抹不下脸!
“陛下,臣以为此事也容易,只要在安东王的封号上做点文章。”
崇祯不解,问道:“该怎么改?”
“只需去掉‘安’字即可,授予他节制三军的权力,让他剿灭流寇,臣以为一定能马到成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