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请辞,到时顺便跟皇帝请求一下,让玄感兄弟们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从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还是远离朝中,远离京师,到地方安心呆个几年,到时有了一定的资历政绩再回来。我看啊,以后还是从文比投身军界更有出息,枢密院虽然说与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对军队还是控制防范的很严的,以后战事减少,终究还是会偃武修文,以后大家都得好好告诫子孙后辈,让他们多读书,以后也走科举谋个正身出。”
“我们就这样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们以后在朝中哪还有话语权,年轻一辈,放到地方去,估计以皇帝对我们关中人的猜忌,连个刺史都当不道,猴年马月能出头。”
“当不了刺史,那就先从县令做起也行。”杨素道,“你们还指望着如过去一样,凭父辈的功勋能在婴儿之时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了。当初我从清河郡公进爵郢国公,原来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给了玄奖,玄感还封了仪同,咱们家族到开皇末年时,公爵就有八个,年轻一辈男丁,哪一个身上没有个爵位勋官,可最后,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举,以后承荫入仕也会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就算承荫入仕了,估计也难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们得适应新形势,新潮流。皇帝要科举,我们就让子孙多读书。皇帝要我们老人让位,我们就让位,给年轻人争取一个机会。”
“新皇这是鸟尽弓藏,刻薄无情。”杨操说道。
“少胡说八道。”杨素瞪了兄弟一眼。“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就是帝王心术,最是无情帝王家,你没听过吗。当皇帝的,哪个还跟你讲交情谈信义。你以为当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关陇豪门对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说他为何还要容忍关中诸豪门对朝廷的把持?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容许的。这说到底,还是实力。皇帝有这个实力,别人要么顺昌,要么逆亡,太多家族已经用他们的家族命运验证了这句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杨素对这一切是看的相当透切的一个人,所谓主弱则臣强。当主强的时候,臣子当然不可能再强。要么臣服,要么就出局。
一家人沉默。李、韦、于、长孙、独孤等一个个关陇豪门的倒下,无不应证了杨素的话,他们无言可心反驳。
第二天,朝会上,易风让宣旨官宣布经于门下省审议通过的几道诏书,分别是关于文武官员六十退休,以及官职每任四年,最多连任两年的诏书。而其中又特别规定,两府的宰相和执政也都只能连任两任。又特别规定,宰相都必须得有州刺史、省布政使的地方任职经历和朝中六部侍郎或尚书的任职经历,才能晋身担任三省主官,入政事堂为相。枢密院的执政也一样,必须有卫府的统兵、作战经验,还得在三衙诸卫中担任过主职,才有机会晋身枢密院,成为执政。而成为了宰执,最多只能任两任八年。任满就不得再连任,同时,若未任满而到退休年纪,也得立即退休。总之。想要当上宰执,已经不再容易,有了重重的障碍。这会使得今后很能只靠着天子的宠幸就进入两府,同时。又严格规定了任期等限制,早早规范避免出现权相的可能。
宣旨官宣读完诏令后。杨素与苏威一起请辞相位,同时请辞的还是枢密院中的韩僧寿,皇帝一一批准,没有再玩三辞才准的谦虚游戏。
朝会过后,易风在延英殿召集诸位宰执们议事,杨素、苏威和韩僧寿三位虽然请辞已经批准,不过还有交接工作,他们还有三个月的交接期,因此三个月后他们依然还是宰执。
“我有一个计划,准备撤州复郡,撤掉目前的三百余州,复设郡治,通过并省,最后在全国设立一百九十余郡,且在县以下设立乡,由朝廷的地方选派吏员管理乡村,形成省郡县乡四级制。各省级别与朝廷中央的各部相同,而郡比原来的州级别要下降一些,为五品,县为七品,乡由吏员管理,流外。”在隋初,曾是州郡县三级,全国有五百多郡,不少郡只领一两个县,郡的管理幅度过小,使其显得多余,与州几乎重叠,因此文帝后来改革,废除了郡,并省了一些州,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一千二百余县的行政区划。可中央朝廷直接管理三百余州,这明显又相当的困难,最后又因此先后设立过行台省和总管府,这些新设立的机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易风即位之后,立即把总管府废除了,之后在州上设立了省。这一制度推行不到两年,但效果不错,可现在皇帝又要废州设郡,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易风当然不会吃饱了闲的无聊,皇帝政策上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大有深意的。
撤州复郡,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原来隋初时郡有五百多个,但如今复郡,却是要在天下复设一百九十余郡,这可不是简单的复郡,而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郡。甚至原来朝廷有三百余州,现在撤州复郡,使得在省与县之间,由三百余州,改为近两百郡,裁减了三分之一。裁掉一百多,当然是很大影响。如此一来,二十余省辖近两百郡,近两百郡辖一千二百余县,一个省辖**个郡,而一个郡辖六七个县,这种层层管辖的数目相对合理,既不太多,也不会太少。
朝廷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个州郡,也减少了大量的开支,减少了大量的官吏,增强了官府的效律。最重要的一点,原来州的级别比较高,在设省前,州是地方最高级别设置,高等的州是三品。而如今的省级,实际上就是州一级,但当初考虑到省将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因此没有直接复郡,形成州郡县,而是在州上设省,如此一来,省州这两级都是高级地方官府,三百余州,就出现了数百上千的高级官员。
大量的高级官员当然不会是好事,现在易风直接废州复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郡的级别本来就给州低。这是一个变相的把大批州级官员降级的行为。而削减三分之一的州郡,则也是大规模的裁撤官员的行为。易风就是要借着这次州变郡,将大批老旧不合适的官员栽撤下来,就算留下来的,也要降级。州三品,郡五品,直接连降数级。同时把乡这一级正式设为国家的区划,并要安排吏员管理,则是为如今科举涌出来的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准备位置,让这些新录取的士人从底层做起,有足够的位置。
废州设郡的同时,易风也给省级官府增加了不少的权力,让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特别是易风把地方征收的两税,特别留下了三分之一给地方。每年两税三分之一,就是一千万贯钱。这一千万最终有三百余万留归全国一千余县,三百余万交给全国近二百郡,剩下三百余万上交给全国二十余省,各级官府留下这笔税款后,用于地方上的发展,而不再需要所有的开支都需要中央拔付。
“废州复郡之后,全国一百九十八个郡,各郡的大小官员,都需要及时调整任命,原来的三百余州官员,年纪到期的全都退休,任期到期的也全都调离。剩下的朝廷要举行官员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全都免职或者降级使用,优秀者留用。总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撤州复郡工作,各郡的新官员中,特别要求至少有一成官员是这次科举中录取的举人、进士。”(未完待续……)r1292
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请辞,到时顺便跟皇帝请求一下,让玄感兄弟们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从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还是远离朝中,远离京师,到地方安心呆个几年,到时有了一定的资历政绩再回来。我看啊,以后还是从文比投身军界更有出息,枢密院虽然说与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对军队还是控制防范的很严的,以后战事减少,终究还是会偃武修文,以后大家都得好好告诫子孙后辈,让他们多读书,以后也走科举谋个正身出。”
“我们就这样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们以后在朝中哪还有话语权,年轻一辈,放到地方去,估计以皇帝对我们关中人的猜忌,连个刺史都当不道,猴年马月能出头。”
“当不了刺史,那就先从县令做起也行。”杨素道,“你们还指望着如过去一样,凭父辈的功勋能在婴儿之时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了。当初我从清河郡公进爵郢国公,原来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给了玄奖,玄感还封了仪同,咱们家族到开皇末年时,公爵就有八个,年轻一辈男丁,哪一个身上没有个爵位勋官,可最后,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举,以后承荫入仕也会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就算承荫入仕了,估计也难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们得适应新形势,新潮流。皇帝要科举,我们就让子孙多读书。皇帝要我们老人让位,我们就让位,给年轻人争取一个机会。”
“新皇这是鸟尽弓藏,刻薄无情。”杨操说道。
“少胡说八道。”杨素瞪了兄弟一眼。“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就是帝王心术,最是无情帝王家,你没听过吗。当皇帝的,哪个还跟你讲交情谈信义。你以为当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关陇豪门对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说他为何还要容忍关中诸豪门对朝廷的把持?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容许的。这说到底,还是实力。皇帝有这个实力,别人要么顺昌,要么逆亡,太多家族已经用他们的家族命运验证了这句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杨素对这一切是看的相当透切的一个人,所谓主弱则臣强。当主强的时候,臣子当然不可能再强。要么臣服,要么就出局。
一家人沉默。李、韦、于、长孙、独孤等一个个关陇豪门的倒下,无不应证了杨素的话,他们无言可心反驳。
第二天,朝会上,易风让宣旨官宣布经于门下省审议通过的几道诏书,分别是关于文武官员六十退休,以及官职每任四年,最多连任两年的诏书。而其中又特别规定,两府的宰相和执政也都只能连任两任。又特别规定,宰相都必须得有州刺史、省布政使的地方任职经历和朝中六部侍郎或尚书的任职经历,才能晋身担任三省主官,入政事堂为相。枢密院的执政也一样,必须有卫府的统兵、作战经验,还得在三衙诸卫中担任过主职,才有机会晋身枢密院,成为执政。而成为了宰执,最多只能任两任八年。任满就不得再连任,同时,若未任满而到退休年纪,也得立即退休。总之。想要当上宰执,已经不再容易,有了重重的障碍。这会使得今后很能只靠着天子的宠幸就进入两府,同时。又严格规定了任期等限制,早早规范避免出现权相的可能。
宣旨官宣读完诏令后。杨素与苏威一起请辞相位,同时请辞的还是枢密院中的韩僧寿,皇帝一一批准,没有再玩三辞才准的谦虚游戏。
朝会过后,易风在延英殿召集诸位宰执们议事,杨素、苏威和韩僧寿三位虽然请辞已经批准,不过还有交接工作,他们还有三个月的交接期,因此三个月后他们依然还是宰执。
“我有一个计划,准备撤州复郡,撤掉目前的三百余州,复设郡治,通过并省,最后在全国设立一百九十余郡,且在县以下设立乡,由朝廷的地方选派吏员管理乡村,形成省郡县乡四级制。各省级别与朝廷中央的各部相同,而郡比原来的州级别要下降一些,为五品,县为七品,乡由吏员管理,流外。”在隋初,曾是州郡县三级,全国有五百多郡,不少郡只领一两个县,郡的管理幅度过小,使其显得多余,与州几乎重叠,因此文帝后来改革,废除了郡,并省了一些州,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一千二百余县的行政区划。可中央朝廷直接管理三百余州,这明显又相当的困难,最后又因此先后设立过行台省和总管府,这些新设立的机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易风即位之后,立即把总管府废除了,之后在州上设立了省。这一制度推行不到两年,但效果不错,可现在皇帝又要废州设郡,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易风当然不会吃饱了闲的无聊,皇帝政策上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大有深意的。
撤州复郡,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原来隋初时郡有五百多个,但如今复郡,却是要在天下复设一百九十余郡,这可不是简单的复郡,而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郡。甚至原来朝廷有三百余州,现在撤州复郡,使得在省与县之间,由三百余州,改为近两百郡,裁减了三分之一。裁掉一百多,当然是很大影响。如此一来,二十余省辖近两百郡,近两百郡辖一千二百余县,一个省辖**个郡,而一个郡辖六七个县,这种层层管辖的数目相对合理,既不太多,也不会太少。
朝廷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个州郡,也减少了大量的开支,减少了大量的官吏,增强了官府的效律。最重要的一点,原来州的级别比较高,在设省前,州是地方最高级别设置,高等的州是三品。而如今的省级,实际上就是州一级,但当初考虑到省将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因此没有直接复郡,形成州郡县,而是在州上设省,如此一来,省州这两级都是高级地方官府,三百余州,就出现了数百上千的高级官员。
大量的高级官员当然不会是好事,现在易风直接废州复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郡的级别本来就给州低。这是一个变相的把大批州级官员降级的行为。而削减三分之一的州郡,则也是大规模的裁撤官员的行为。易风就是要借着这次州变郡,将大批老旧不合适的官员栽撤下来,就算留下来的,也要降级。州三品,郡五品,直接连降数级。同时把乡这一级正式设为国家的区划,并要安排吏员管理,则是为如今科举涌出来的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准备位置,让这些新录取的士人从底层做起,有足够的位置。
废州设郡的同时,易风也给省级官府增加了不少的权力,让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特别是易风把地方征收的两税,特别留下了三分之一给地方。每年两税三分之一,就是一千万贯钱。这一千万最终有三百余万留归全国一千余县,三百余万交给全国近二百郡,剩下三百余万上交给全国二十余省,各级官府留下这笔税款后,用于地方上的发展,而不再需要所有的开支都需要中央拔付。
“废州复郡之后,全国一百九十八个郡,各郡的大小官员,都需要及时调整任命,原来的三百余州官员,年纪到期的全都退休,任期到期的也全都调离。剩下的朝廷要举行官员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全都免职或者降级使用,优秀者留用。总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撤州复郡工作,各郡的新官员中,特别要求至少有一成官员是这次科举中录取的举人、进士。”(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