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困死沙漏的妖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婶儿轻轻摸着已经隆起很高的肚子,平静地看向院里打扫落叶的发伯。怀孕已经十个月,要生了。这几天天气还好,虽然早上起来有冰但温度还不算太低,发婶儿想早点将孩子生下来,免得过几天下雪就很难应付。
发伯关切地问她:“冷吗?”
“还好!”发婶儿淡淡地说。
从发伯站的地方向右边看去是个大屋场,离这里很近,近到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家的门楣。那边住的是宋家两兄弟,大家邻里关系一直处得很好,逢年过节定会相互上门拜贺,平日里谁家有个大小事只要一吭声也会来往相帮。
冬月里,学校已经准备放寒假,这个季节地里已经没什么活儿可以做。发伯每周回来便会把院子好好收拾一番,要知道这可是山里人的门面。
又是周末,发伯早早到霜河街上买菜,顺便到学校取了笔记本回来。只要放假或是忙完学校的事,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家,在大花山腰上有个温暖的家,任劳任怨的母亲还健在,有妻子,有四岁大的可爱儿子,还有即将出生的这个小家伙。
很希望这小家伙能是个女儿,虽在这重男轻女的大山里,不过落后的思想已经影响不了他。按照发伯的大致估算,可爱的小宝贝这几天就应该要出生。不知道具体会是哪天,只是按十月怀胎的常识来推测的时间。
院子里处再打扫一番,要让屋前屋后看起来亮堂堂。院子其实很简单,没有大户人家造出的堂皇富丽,甚至连最普通的修饰都没有,只是个长满杂草的平坝而已。院子连着一长条三四间的瓦屋,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大花山的半山腰里。
冯雨沐是发伯给儿子起的名字,乡邻们总以为是木头的木,他却只是笑笑从来不怨人说错,也不解释。之所以给儿子取个沐字是希望他能蒙受上苍的恩泽,一生平安。这是个有内涵的字,念起来又好听。
在小雨沐眼里,院子的大小随着季节的变化时大时小。春天,周围的杂草长起来的时候院子便显得窄小了许多,秋天的草一枯萎又将本属于院子的地盘交还,显得格外大了起来。
一些泡桐树叶飘在院子中间,巴掌大的叶面已经黄出大片的斑驳,失去了水分显得十分的干涩。正是这些时而飘落的树叶,成了冯雨沐用来打发时光的好道具,拾几片放到火堂里还会得到大人的夸奖。
一阵急促的冷风过后,哗哗的声响里那大大小小的树叶不停脱开树枝从高空跃下,树脚下渐渐堆积厚厚一层,好似铺开的被子。冯雨沐最喜欢蹦蹦跳跳踩上去,感觉堆在一起的树叶有一种特别神秘质感,还会发出一阵咔咔的响声。
他开心地笑着围在泡桐树底下转圈儿,终于找到一片能久久留恋的小天地。
他已经在泡桐树下成长了四年,伴随着树枝上长出新叶然后开花再枯黄直到落叶。也许是因为夏日太过贪玩晒多了太阳,冯雨沐的小脸显得特别黑瘦,一阵玩耍过后又是满脸灰尘,没过耳朵的头发有些乱蓬蓬的,奶奶笑他顶了个喜鹊窝。因为是个男孩,或者是发婶儿最近的确没精力帮他打理,所以看起来有些邋遢。
“孩儿她妈,我去地里拔点芫荽菜回来做午饭。有点饿了!”发伯放下扫帚,双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扭脸看着廊下的发婶儿。
发婶儿没有回答,即使她确实听到了发伯的话。其实发伯也只是例行打个招呼,并没有等她的回应便已经离开,沿着院子边缘延伸下去的那条一尺多宽的土路向自家田地走去。路中间铺着一些石块,太阳的照射使石块底下的冰慢慢地化成水,踩过石头的时候会将水压得从四面喷溅起来。黄色的泥水沾到鞋跟马上渗开一片,一直凉到脚背。
山很陡,开在山腰的梯田在没有庄稼的季节里显得毫无依靠。一阶阶挂在那里,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让人感到有些眩晕。那一块块梯田顺着山势一路向山脚铺去,这是大花山里祖辈们早在百年前已经开造好的,后来通过村里好几次的划分,眼前这几块小点的便属于老冯家了。因为家里有个教书的人,称为半农业户口,所以地分得相对要比其它人家少一些。
现在已是初冬,正午阳光又软又冷,地里的泥块无法从昨夜的低温里醒来。靠路边最近的那块地的一角有奶奶种下的越冬菜,其实就几颗大白菜而已。秋天的霜已将多数的菜叶打焉了,还没来得及抱成团的叶片只好耷拉在菜心的周围。
芫荽菜无需播种,它们会自己生长。不能做主菜,却是一种很不错的调味菜,山里也有人说这个叫香菜。拔些回去做饭时调一下味道,可以让发婶儿多吃饭,那样才能给即将出世的宝宝增添营养。
发伯直起身看着这一坡的黄土,感叹假日里劳作的辛苦。不分春秋冬夏下雨天晴,只要学校不忙,他都得回到这里种地。儿子出生之后,发伯暗暗发誓要教他学多知识早点挣脱这坡梯田的束缚。如果这胎是个女儿,长大了一定能嫁到远远的地方,到有平原有大米的地方,去过她需要的日子。
顺着来时那段小路,边思索边向院子走去。发婶儿早已进到里屋去了,她坐久了就有点累,回屋和衣斜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会好些,怀孕到最后几天她自己都开始着急,天气渐渐冷起来,再过几天一定会下雪。
厨房里传来啪啪的声音,那是发伯在折柴禾准备生火做饭。小雨沐跑进来帮爸爸递柴,大人做饭是他最为期待的时刻,不过每到这时就感觉更饿。爸爸从草木灰里扒出火种,将细细的树枝放在上面,噗噗地吹出细烟,过不了多久便会腾起火苗。
炊烟从屋子四面拥挤而出,整座瓦屋都弥漫其中。白色的炊烟越过院子,顺着梯田向山下流去。一切都那么宁静安详,轻盈缥缈地将山腰的房子托起在云雾中一样。
发婶儿闻到柴火味道有些呛,不停地咳嗽。发伯心里有些愧疚,和他一起教书的老师们都住在山下平一些的地方,家里的灶台早就装了直通房顶的烟囱。发伯想着哪天有时间也要请个师傅来帮忙装上烟囱,那样就不会呛到家里人,孩子他妈也不会因此而咳嗽。
“呛着了?”发伯隔门对里屋的发婶儿说。
发婶儿欠欠身子,小声嘀咕道:“还好,有什么办法呢?”
她的声音虽小,但发伯还是能听清楚,要么是她爱理不理,又或是怕声音再大一些惊了肚子里的宝宝。发伯麻利系上尼龙袋做成的围裙,迅速将锅刷干净。还回头向发婶儿承诺说:“等明年把灶改改,烟送出去就好了。”
一块白色的猪油从锅边呲一声划过整个锅底冲到另边沿上,最后停留到锅底。几缕青烟瞬间从锅里升起,固化的猪油很快变成透明液体。这是山里人最常吃的油料,又香又有营养。
“多放点油!”发婶儿在里屋喊道。
发伯知道她是有些欠油水了,可不是吗?一张嘴吃饭可是两个人在消耗。他很乐意加多一些,开心于孩子他妈能多吃点油食:“好啊,多放点!”
又从青色的瓦罐里挑了一小块猪油放进锅里。
雨沐听妈妈说要要多放油,爸爸又这么爽快地答应,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使劲吹灶堂里的火,要快点烧化那让人流口水的猪油。
锅里的油在很快达到高温,散发出焦糊的味道。
“你个小子,快点儿把火弄小,别让锅烧起来。”发伯感觉灶火烧得太旺。
雨沐把几根燃得最旺的木柴退出灶堂,原本他能掌握火的大小,只是听到爸爸说会多放些油,一时高兴才加大了火。
看爸爸还在犹豫,小雨沐催促说:“快加水!”
观察爸爸操作的程序,他知道今天要煮面条了,咕咕叫的肚子让他催爸爸再快一点。
发伯放了一些蒜片和干辣椒到油里,哧哧的响声伴随无数气泡在锅底沸腾。蒜片炸好,两大瓢水倒进来,锅里瞬间安静,只有灶堂里窜出的火苗呼呼舔着锅底。
发伯对冯雨沐说:“去叫奶奶回来吃饭!”
家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奶奶,她是发伯的老母亲。其实奶奶还没有太老,毕竟孙子才四岁多一点,依然为这个家庭操持着家务。
冯雨沐丢下手中尚未塞进灶堂的柴禾,欢快地跑出门口。面向梯田,对着天空大喊几声奶奶,稚嫩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山里人把小孩子这种喊法叫望天喊,几乎所有孩子都一样,不愿走远只是站在原地对天喊叫。
奶奶在地里捡拾残留的一些叶片和枯草,已经装满整背篓,听孙儿喊叫便大声回应说:“好,马上回来了!”
这一背篓的枯草叶经过仔细排列和压实,背起来也能明显感觉很重。奶奶费了很大劲儿从地上撑起身子,弓着背一步一探地朝家里走来。
冯雨沐在院子边沿来回走动,不时向奶奶的方向看去。奶奶很疼他,所以他每次都在这里迎接奶奶归来。
奶奶背着干草穿过院子走向正屋旁边,那是一间用茅草盖起来的小房子。听到脚步声,猪圈里喂的两只小猪打起精神将前抓搭在圈栏上,高兴地望着主人们到来。
冬天到了温度下降不少,奶奶要给这两只小猪仔找些干草垫在睡觉的那个角落,平日里饿了还可以嚼嚼。睡在猪圈另一头的,还有两头大肥猪,因为太肥或是对这些枯草不感兴趣的缘故,它们并未曾动一下,只是哼哼了两声。
奶奶对亲手喂出的这两头肥猪很是满意,脸上堆起幸福的笑容。
枯草刚倒完,两只小猪迅速拉扯到满地都是。小雨沐透过圈舍的栏杆看到里面的情景,也学着小猪的样子撅起屁股在过道里打转,还学它们欢快哼叫。不时抬头看一眼奶奶,希望她能注意到。
奶奶没注意孙儿,只是望着那两头肥猪,计划它们的用途。一头为即将出生的孙宝宝满月喜酒准备,另一头为过年准备。她希望小孙宝宝早日降临,定会为今年这个冬季增加许多欢乐和笑声。
要是个男孩便能和冯雨沐一起疯玩,但更有可能是个女孩,看儿媳妇的肚子很圆。女孩也好,好教养又听话,长大了比儿子更能疼大人。
发伯煮好面,盛了三大碗加一小碗整齐放上桌子,中间摆几盘平日里常吃的小菜,什么酸白菜、萝卜干还有辣椒之类。碗柜虽然放着豆付青菜,但那是明天做杀猪饭的时候才可以用的,今天可不能吃。
听到儿子在猪圈里嬉笑,发伯知道奶奶也已经回来:“妈,吃饭了!煮的面条,别泡软了!”说罢又转头对着里屋的发婶儿喊道:“孩儿他妈,快起来吃面。”
奶奶见雨沐玩的不亦乐乎,轻轻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爱怜地说:“就知道玩耍,走,吃饭去!”
经过正屋的廊前,奶奶顺手举起背篓挂在板壁的钉子上,拉着冯雨沐的小手走向厨房。
发婶儿艰难地走过来坐在桌子边等,见奶奶进来便抬头打招呼说:“妈,回来了?”
自从发婶儿怀孕开始,奶奶就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看着即将为家里添孙子的儿媳妇,即使每天很累但奶奶却很欣慰。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并且在情理之中,互相体贴才会让人心暧,老冯家就是需要这种温馨。
奶奶兀自说道:“今天去给两个小猪捡点窝草,晚上暖和些。”
发伯和冯雨沐都已经坐好,看奶奶还在搓着双手和发婶儿说话,便催促她说:“来来来,快吃。这天气太冷一会儿就凉了。”
冯雨沐坐在他自己的小碗前面,这是他特殊的待遇,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人敢用他专属的精致小碗吃饭。
奶奶拿筷子从碗里挑一束面条放到发婶儿碗里:“你要多吃点儿,这天又冷,多吃才热乎!”
发婶儿有些为难地看着奶奶说:“妈,你自己吃多些。我吃不了这么多,这一大碗哪吃得完!”
奶奶反而又挑了一束放到儿媳妇碗里,用筷子将挂在碗沿上的油珠赶回,然后挥挥筷子对大家说:“吃,快吃”
发婶儿拿起筷子停在离碗不远的地方,犹豫了一会才开始搅动面条。
发伯从盘子里夹一些小菜放到冯雨沐的面条里,帮他拌开。小家伙高兴地点点头,冲爸爸笑了一个。
发婶儿喜欢吃辣,不过奶奶总劝她不要吃太多,老辈人说太上火生下来的孩子皮肤不好。发婶儿不在乎这个,先满足自己的口味再说,拿起小碟倒些辣椒油在碗里。面条很快被染成大红,辣油漂在面汤上厚厚一层。
大家埋头吃面,却不注意冯雨沐没吃,下巴挂在桌沿上眨动双眼看着大人。
奶奶含着一口还没完全吞下的面条,转脸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发现他似乎不太开心,于是问他说:“怎么不吃呀?不好吃吗?”
冯雨沐摇摇头嘟着嘴说:“你给妈妈夹了面条的,没给我夹”
原来是这样,一家人都笑了,小孩的天真是家庭气氛的最好调和剂。奶奶无奈地夹了几根面条给他,他这才吃起来。
“请了两天假,明天下午到宋家去借几件东西回来,明天好杀猪!”发伯边吃边说。
奶奶提醒他:“可要先把杀猪盆借回来,得用水先浸起来!”
发伯知道奶奶说的是什么意思,差不多一年没用过的木盆早已经干裂,不先浸泡发胀的话明天用的时候便会漏水。
“哦!你还要去接雨沐的几个姑姑上来,一起吃个杀猪饭!”奶奶有好一阵子没看到几个女儿了,很是挂念。
发婶在一旁插嘴说:“杀个猪,还要她们上来吃饭?人家不嫌难走?”
“请还是请一下,来不来是她们的事儿嘛!”发伯明白母亲的心思,女儿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时间安排再不由这个做母亲的支配。不过从小养大的儿女,过一阵不见就会想念,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能聚聚最好。
听发婶的话,奶奶有些失落地说:“那就算了,只是这一年到头喂个猪,大家好久没见面想借机会吃个杀猪饭。”
谁也没再说话,屋里只有吃面条的声音。冯雨沐偶尔会用筷子到妈妈的碗里蘸一下放回嘴里,他觉得辣到张不开嘴的感觉的确蛮好。
&nb... -->>
发婶儿轻轻摸着已经隆起很高的肚子,平静地看向院里打扫落叶的发伯。怀孕已经十个月,要生了。这几天天气还好,虽然早上起来有冰但温度还不算太低,发婶儿想早点将孩子生下来,免得过几天下雪就很难应付。
发伯关切地问她:“冷吗?”
“还好!”发婶儿淡淡地说。
从发伯站的地方向右边看去是个大屋场,离这里很近,近到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家的门楣。那边住的是宋家两兄弟,大家邻里关系一直处得很好,逢年过节定会相互上门拜贺,平日里谁家有个大小事只要一吭声也会来往相帮。
冬月里,学校已经准备放寒假,这个季节地里已经没什么活儿可以做。发伯每周回来便会把院子好好收拾一番,要知道这可是山里人的门面。
又是周末,发伯早早到霜河街上买菜,顺便到学校取了笔记本回来。只要放假或是忙完学校的事,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家,在大花山腰上有个温暖的家,任劳任怨的母亲还健在,有妻子,有四岁大的可爱儿子,还有即将出生的这个小家伙。
很希望这小家伙能是个女儿,虽在这重男轻女的大山里,不过落后的思想已经影响不了他。按照发伯的大致估算,可爱的小宝贝这几天就应该要出生。不知道具体会是哪天,只是按十月怀胎的常识来推测的时间。
院子里处再打扫一番,要让屋前屋后看起来亮堂堂。院子其实很简单,没有大户人家造出的堂皇富丽,甚至连最普通的修饰都没有,只是个长满杂草的平坝而已。院子连着一长条三四间的瓦屋,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大花山的半山腰里。
冯雨沐是发伯给儿子起的名字,乡邻们总以为是木头的木,他却只是笑笑从来不怨人说错,也不解释。之所以给儿子取个沐字是希望他能蒙受上苍的恩泽,一生平安。这是个有内涵的字,念起来又好听。
在小雨沐眼里,院子的大小随着季节的变化时大时小。春天,周围的杂草长起来的时候院子便显得窄小了许多,秋天的草一枯萎又将本属于院子的地盘交还,显得格外大了起来。
一些泡桐树叶飘在院子中间,巴掌大的叶面已经黄出大片的斑驳,失去了水分显得十分的干涩。正是这些时而飘落的树叶,成了冯雨沐用来打发时光的好道具,拾几片放到火堂里还会得到大人的夸奖。
一阵急促的冷风过后,哗哗的声响里那大大小小的树叶不停脱开树枝从高空跃下,树脚下渐渐堆积厚厚一层,好似铺开的被子。冯雨沐最喜欢蹦蹦跳跳踩上去,感觉堆在一起的树叶有一种特别神秘质感,还会发出一阵咔咔的响声。
他开心地笑着围在泡桐树底下转圈儿,终于找到一片能久久留恋的小天地。
他已经在泡桐树下成长了四年,伴随着树枝上长出新叶然后开花再枯黄直到落叶。也许是因为夏日太过贪玩晒多了太阳,冯雨沐的小脸显得特别黑瘦,一阵玩耍过后又是满脸灰尘,没过耳朵的头发有些乱蓬蓬的,奶奶笑他顶了个喜鹊窝。因为是个男孩,或者是发婶儿最近的确没精力帮他打理,所以看起来有些邋遢。
“孩儿她妈,我去地里拔点芫荽菜回来做午饭。有点饿了!”发伯放下扫帚,双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扭脸看着廊下的发婶儿。
发婶儿没有回答,即使她确实听到了发伯的话。其实发伯也只是例行打个招呼,并没有等她的回应便已经离开,沿着院子边缘延伸下去的那条一尺多宽的土路向自家田地走去。路中间铺着一些石块,太阳的照射使石块底下的冰慢慢地化成水,踩过石头的时候会将水压得从四面喷溅起来。黄色的泥水沾到鞋跟马上渗开一片,一直凉到脚背。
山很陡,开在山腰的梯田在没有庄稼的季节里显得毫无依靠。一阶阶挂在那里,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让人感到有些眩晕。那一块块梯田顺着山势一路向山脚铺去,这是大花山里祖辈们早在百年前已经开造好的,后来通过村里好几次的划分,眼前这几块小点的便属于老冯家了。因为家里有个教书的人,称为半农业户口,所以地分得相对要比其它人家少一些。
现在已是初冬,正午阳光又软又冷,地里的泥块无法从昨夜的低温里醒来。靠路边最近的那块地的一角有奶奶种下的越冬菜,其实就几颗大白菜而已。秋天的霜已将多数的菜叶打焉了,还没来得及抱成团的叶片只好耷拉在菜心的周围。
芫荽菜无需播种,它们会自己生长。不能做主菜,却是一种很不错的调味菜,山里也有人说这个叫香菜。拔些回去做饭时调一下味道,可以让发婶儿多吃饭,那样才能给即将出世的宝宝增添营养。
发伯直起身看着这一坡的黄土,感叹假日里劳作的辛苦。不分春秋冬夏下雨天晴,只要学校不忙,他都得回到这里种地。儿子出生之后,发伯暗暗发誓要教他学多知识早点挣脱这坡梯田的束缚。如果这胎是个女儿,长大了一定能嫁到远远的地方,到有平原有大米的地方,去过她需要的日子。
顺着来时那段小路,边思索边向院子走去。发婶儿早已进到里屋去了,她坐久了就有点累,回屋和衣斜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会好些,怀孕到最后几天她自己都开始着急,天气渐渐冷起来,再过几天一定会下雪。
厨房里传来啪啪的声音,那是发伯在折柴禾准备生火做饭。小雨沐跑进来帮爸爸递柴,大人做饭是他最为期待的时刻,不过每到这时就感觉更饿。爸爸从草木灰里扒出火种,将细细的树枝放在上面,噗噗地吹出细烟,过不了多久便会腾起火苗。
炊烟从屋子四面拥挤而出,整座瓦屋都弥漫其中。白色的炊烟越过院子,顺着梯田向山下流去。一切都那么宁静安详,轻盈缥缈地将山腰的房子托起在云雾中一样。
发婶儿闻到柴火味道有些呛,不停地咳嗽。发伯心里有些愧疚,和他一起教书的老师们都住在山下平一些的地方,家里的灶台早就装了直通房顶的烟囱。发伯想着哪天有时间也要请个师傅来帮忙装上烟囱,那样就不会呛到家里人,孩子他妈也不会因此而咳嗽。
“呛着了?”发伯隔门对里屋的发婶儿说。
发婶儿欠欠身子,小声嘀咕道:“还好,有什么办法呢?”
她的声音虽小,但发伯还是能听清楚,要么是她爱理不理,又或是怕声音再大一些惊了肚子里的宝宝。发伯麻利系上尼龙袋做成的围裙,迅速将锅刷干净。还回头向发婶儿承诺说:“等明年把灶改改,烟送出去就好了。”
一块白色的猪油从锅边呲一声划过整个锅底冲到另边沿上,最后停留到锅底。几缕青烟瞬间从锅里升起,固化的猪油很快变成透明液体。这是山里人最常吃的油料,又香又有营养。
“多放点油!”发婶儿在里屋喊道。
发伯知道她是有些欠油水了,可不是吗?一张嘴吃饭可是两个人在消耗。他很乐意加多一些,开心于孩子他妈能多吃点油食:“好啊,多放点!”
又从青色的瓦罐里挑了一小块猪油放进锅里。
雨沐听妈妈说要要多放油,爸爸又这么爽快地答应,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使劲吹灶堂里的火,要快点烧化那让人流口水的猪油。
锅里的油在很快达到高温,散发出焦糊的味道。
“你个小子,快点儿把火弄小,别让锅烧起来。”发伯感觉灶火烧得太旺。
雨沐把几根燃得最旺的木柴退出灶堂,原本他能掌握火的大小,只是听到爸爸说会多放些油,一时高兴才加大了火。
看爸爸还在犹豫,小雨沐催促说:“快加水!”
观察爸爸操作的程序,他知道今天要煮面条了,咕咕叫的肚子让他催爸爸再快一点。
发伯放了一些蒜片和干辣椒到油里,哧哧的响声伴随无数气泡在锅底沸腾。蒜片炸好,两大瓢水倒进来,锅里瞬间安静,只有灶堂里窜出的火苗呼呼舔着锅底。
发伯对冯雨沐说:“去叫奶奶回来吃饭!”
家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奶奶,她是发伯的老母亲。其实奶奶还没有太老,毕竟孙子才四岁多一点,依然为这个家庭操持着家务。
冯雨沐丢下手中尚未塞进灶堂的柴禾,欢快地跑出门口。面向梯田,对着天空大喊几声奶奶,稚嫩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山里人把小孩子这种喊法叫望天喊,几乎所有孩子都一样,不愿走远只是站在原地对天喊叫。
奶奶在地里捡拾残留的一些叶片和枯草,已经装满整背篓,听孙儿喊叫便大声回应说:“好,马上回来了!”
这一背篓的枯草叶经过仔细排列和压实,背起来也能明显感觉很重。奶奶费了很大劲儿从地上撑起身子,弓着背一步一探地朝家里走来。
冯雨沐在院子边沿来回走动,不时向奶奶的方向看去。奶奶很疼他,所以他每次都在这里迎接奶奶归来。
奶奶背着干草穿过院子走向正屋旁边,那是一间用茅草盖起来的小房子。听到脚步声,猪圈里喂的两只小猪打起精神将前抓搭在圈栏上,高兴地望着主人们到来。
冬天到了温度下降不少,奶奶要给这两只小猪仔找些干草垫在睡觉的那个角落,平日里饿了还可以嚼嚼。睡在猪圈另一头的,还有两头大肥猪,因为太肥或是对这些枯草不感兴趣的缘故,它们并未曾动一下,只是哼哼了两声。
奶奶对亲手喂出的这两头肥猪很是满意,脸上堆起幸福的笑容。
枯草刚倒完,两只小猪迅速拉扯到满地都是。小雨沐透过圈舍的栏杆看到里面的情景,也学着小猪的样子撅起屁股在过道里打转,还学它们欢快哼叫。不时抬头看一眼奶奶,希望她能注意到。
奶奶没注意孙儿,只是望着那两头肥猪,计划它们的用途。一头为即将出生的孙宝宝满月喜酒准备,另一头为过年准备。她希望小孙宝宝早日降临,定会为今年这个冬季增加许多欢乐和笑声。
要是个男孩便能和冯雨沐一起疯玩,但更有可能是个女孩,看儿媳妇的肚子很圆。女孩也好,好教养又听话,长大了比儿子更能疼大人。
发伯煮好面,盛了三大碗加一小碗整齐放上桌子,中间摆几盘平日里常吃的小菜,什么酸白菜、萝卜干还有辣椒之类。碗柜虽然放着豆付青菜,但那是明天做杀猪饭的时候才可以用的,今天可不能吃。
听到儿子在猪圈里嬉笑,发伯知道奶奶也已经回来:“妈,吃饭了!煮的面条,别泡软了!”说罢又转头对着里屋的发婶儿喊道:“孩儿他妈,快起来吃面。”
奶奶见雨沐玩的不亦乐乎,轻轻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爱怜地说:“就知道玩耍,走,吃饭去!”
经过正屋的廊前,奶奶顺手举起背篓挂在板壁的钉子上,拉着冯雨沐的小手走向厨房。
发婶儿艰难地走过来坐在桌子边等,见奶奶进来便抬头打招呼说:“妈,回来了?”
自从发婶儿怀孕开始,奶奶就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看着即将为家里添孙子的儿媳妇,即使每天很累但奶奶却很欣慰。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并且在情理之中,互相体贴才会让人心暧,老冯家就是需要这种温馨。
奶奶兀自说道:“今天去给两个小猪捡点窝草,晚上暖和些。”
发伯和冯雨沐都已经坐好,看奶奶还在搓着双手和发婶儿说话,便催促她说:“来来来,快吃。这天气太冷一会儿就凉了。”
冯雨沐坐在他自己的小碗前面,这是他特殊的待遇,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人敢用他专属的精致小碗吃饭。
奶奶拿筷子从碗里挑一束面条放到发婶儿碗里:“你要多吃点儿,这天又冷,多吃才热乎!”
发婶儿有些为难地看着奶奶说:“妈,你自己吃多些。我吃不了这么多,这一大碗哪吃得完!”
奶奶反而又挑了一束放到儿媳妇碗里,用筷子将挂在碗沿上的油珠赶回,然后挥挥筷子对大家说:“吃,快吃”
发婶儿拿起筷子停在离碗不远的地方,犹豫了一会才开始搅动面条。
发伯从盘子里夹一些小菜放到冯雨沐的面条里,帮他拌开。小家伙高兴地点点头,冲爸爸笑了一个。
发婶儿喜欢吃辣,不过奶奶总劝她不要吃太多,老辈人说太上火生下来的孩子皮肤不好。发婶儿不在乎这个,先满足自己的口味再说,拿起小碟倒些辣椒油在碗里。面条很快被染成大红,辣油漂在面汤上厚厚一层。
大家埋头吃面,却不注意冯雨沐没吃,下巴挂在桌沿上眨动双眼看着大人。
奶奶含着一口还没完全吞下的面条,转脸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发现他似乎不太开心,于是问他说:“怎么不吃呀?不好吃吗?”
冯雨沐摇摇头嘟着嘴说:“你给妈妈夹了面条的,没给我夹”
原来是这样,一家人都笑了,小孩的天真是家庭气氛的最好调和剂。奶奶无奈地夹了几根面条给他,他这才吃起来。
“请了两天假,明天下午到宋家去借几件东西回来,明天好杀猪!”发伯边吃边说。
奶奶提醒他:“可要先把杀猪盆借回来,得用水先浸起来!”
发伯知道奶奶说的是什么意思,差不多一年没用过的木盆早已经干裂,不先浸泡发胀的话明天用的时候便会漏水。
“哦!你还要去接雨沐的几个姑姑上来,一起吃个杀猪饭!”奶奶有好一阵子没看到几个女儿了,很是挂念。
发婶在一旁插嘴说:“杀个猪,还要她们上来吃饭?人家不嫌难走?”
“请还是请一下,来不来是她们的事儿嘛!”发伯明白母亲的心思,女儿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时间安排再不由这个做母亲的支配。不过从小养大的儿女,过一阵不见就会想念,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能聚聚最好。
听发婶的话,奶奶有些失落地说:“那就算了,只是这一年到头喂个猪,大家好久没见面想借机会吃个杀猪饭。”
谁也没再说话,屋里只有吃面条的声音。冯雨沐偶尔会用筷子到妈妈的碗里蘸一下放回嘴里,他觉得辣到张不开嘴的感觉的确蛮好。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