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赵四娘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管赵四娘想了一圈都没想起那少女是谁来,但她还是爽快地答道:“收,当然收!不管你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只要挑来的野菜符合咱赵家铺的要求,咱就照收不误!”
“哎,符合,肯定能符合!谢谢赵姑娘!”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那少女差点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实在太过激动,她那蜡黄的脸上居然泛起了一丝红潮。
一旁的杨氏见那少女生得那样瘦弱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似的,忍不住劝道:“我记得你是叫二喜吧?二喜丫头,你娘刚给你生了小弟,这会儿身子还弱着,你太爷爷和你妹妹又病着,你要是出去挑野菜了,谁来照顾他们呢?总不能让腿脚不方便的你奶伺候他们几个吧?依我看,你还是别去挑啥子野菜了,就好好地待在这儿。”
杨二喜知道,昨儿就是这个杨婆婆救了娘亲和小弟的性命,如今咱家能够有个落脚之处也是托了她的福,既然婆婆开口了她就不应该忤逆她的意思。
只是家里的钱都给二爷爷家拿走了,现在她家的全部家当加起来都不到一百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虽说杨婆婆说了,让他们安安心心在这里住下,吃饭啥的也不要担心,她会来安排,且再三叮嘱他们一切等养好身子再说。可是自家总不能麻烦杨婆婆一辈子吧?总得要走的,到时候可怎么办呢?难不成还要继续乞讨?怕是再在外面过上几天饱一餐饥一餐的日子,病着的太爷爷和妹妹就保不住了。
家里人都病病歪歪的,能赚钱的就只有她和她爹了。一大早,她爹就去了码头找活儿做,可她刚听人说码头上的活计可是不是那么好找的。一江之隔的北岸人都很难找到,她爹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怕是……
刚刚她好不容易发现,原来野菜甚至是野草都可以卖上这么高的价钱,而她又恰好记得前不久路过的那座荒山上长着好多野菜,更妙的是里面还有那种收货价很高的野草。
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该多可惜呀!
“杨婆婆……”
就在杨二喜想要开口婉拒杨氏的提议时。就听热心的杨氏继续说道:“婆婆的媳妇儿怀上小娃娃了。婆婆专心得照顾她,就没空烧饭了。你看这样好不好,婆婆一天给你开三十文的工钱。你过来给婆婆烧饭,烧的时候可以顺带着把你家人的饭一起烧上。这样一来,你赚钱了,家里人的伙食解决了。婆婆也轻省了,对大家都好。可不比你出去挑菜好?”
杨二喜就是再傻也知道杨婆婆是在找机会帮衬自家,她知道自个儿不应该再占恩人的便宜,可想到家里的情况,她还是昧着良心点了头。不过。她死活不要三十文工钱,坚持只肯收二十文。
当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时,赵四娘把杨氏接济那家人的事迹当做新闻。讲给了家里其他人听。
三十文钱一天?这真是那个把一文钱掰成两半儿用的杨氏吗?的确,自从家里日子过好了后。杨氏有时也会去接济一下村子里的乡亲,可她都是送的实物,送钱?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何况,那家子还是非亲非故的外乡人。这实在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我是节约,可我不小气。”看到家里人还是一脸震惊地看着自个儿,杨氏颇不自在地轻咳了一声,解释道:“唉,不知咋地,那家人就是合我的眼缘呀!”
“外婆,既然你变大方了,那咱们能改吃白面馍吗?”
自打袁春花受伤后,赵四郎就再没有去过茶水摊,他也不关心那儿住着家啥样的人。他只知道自从袁春花从镇上回来休养后,每天都吃着和他们一样的伙食,里面的主食就是三和面馍。正常人吃那种面馍没啥,可细心的赵四郎发现她的嗓子也被踢伤了,咽起那种粗粮面馍来有些费劲儿,就想着帮她改善一下。但害羞的他又不好意思跟主管伙食的杨氏直说,只得借这个机会,弱弱地提个意见。
“小鬼头,咋跟你外婆说话呢!”姜氏忙敲了赵四郎一下。
“四郎,当年外婆在外头逃荒,不要说了,就是有口糠吃也好啊!最难的时候,你外婆连树皮都啃过!三和面咋了?有嚼劲儿又耐饥,可不比白面差。不错,如今咱家的日子是好了,但也不能顿顿吃白面呀,咱乡里人可不兴那么作践银钱!”
好吧,即使今儿杨氏破天荒地大方了一回,那也只是偶然,就不要指望她继续大方下去了。
相信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姜家的主食还将是三和面,包饺子依然只能用菜肉馅儿,至于红烧肉除了过年就别想了。
一想到这儿,赵四娘就无比庆幸自己适时地做出了搬家的决定。
然而,一旁的赵四郎就高兴不起来了,他开始琢磨起要不要去镇上买点儿容易克化的糕点回来。唉,可惜大伯母的糕点坊几天前就歇业了,否则他也不用这么苦恼了。
“岳父,您老见多识广,可知道这附近有没个叫陈刘滩的地方?”一旁的赵永忠忽然发问。
原来今儿是赵四娘家的作坊出货的日子,一大早赵永忠就跟着送货的车一起到了码头上。正当他看着货物装船的时候,偶然间瞅见前几日在路上遇到的那个汉子。他想起来,昨晚姜氏跟他提起过,那汉子的媳妇儿刚生了娃,如今他们一家就暂住在茶水摊里。
这会儿会在码头上看见那汉子,赵永忠猜想他多半是因为一家人稍微安定下来了,就想出来找个活计干。
一问,果然如此。只是码头上的活计实在不好找,那汉子都找了一早上了,还是没有人肯用他。
赵永忠听说,当即把那汉子雇了下来。让他这几天都跟着自己去镇上干杂活儿。
原来赵四娘家那间南大街上的铺子本说好可以到月底再交出去,可不消停的梁记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尽管赵四娘想了一圈都没想起那少女是谁来,但她还是爽快地答道:“收,当然收!不管你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只要挑来的野菜符合咱赵家铺的要求,咱就照收不误!”
“哎,符合,肯定能符合!谢谢赵姑娘!”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那少女差点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实在太过激动,她那蜡黄的脸上居然泛起了一丝红潮。
一旁的杨氏见那少女生得那样瘦弱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似的,忍不住劝道:“我记得你是叫二喜吧?二喜丫头,你娘刚给你生了小弟,这会儿身子还弱着,你太爷爷和你妹妹又病着,你要是出去挑野菜了,谁来照顾他们呢?总不能让腿脚不方便的你奶伺候他们几个吧?依我看,你还是别去挑啥子野菜了,就好好地待在这儿。”
杨二喜知道,昨儿就是这个杨婆婆救了娘亲和小弟的性命,如今咱家能够有个落脚之处也是托了她的福,既然婆婆开口了她就不应该忤逆她的意思。
只是家里的钱都给二爷爷家拿走了,现在她家的全部家当加起来都不到一百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虽说杨婆婆说了,让他们安安心心在这里住下,吃饭啥的也不要担心,她会来安排,且再三叮嘱他们一切等养好身子再说。可是自家总不能麻烦杨婆婆一辈子吧?总得要走的,到时候可怎么办呢?难不成还要继续乞讨?怕是再在外面过上几天饱一餐饥一餐的日子,病着的太爷爷和妹妹就保不住了。
家里人都病病歪歪的,能赚钱的就只有她和她爹了。一大早,她爹就去了码头找活儿做,可她刚听人说码头上的活计可是不是那么好找的。一江之隔的北岸人都很难找到,她爹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怕是……
刚刚她好不容易发现,原来野菜甚至是野草都可以卖上这么高的价钱,而她又恰好记得前不久路过的那座荒山上长着好多野菜,更妙的是里面还有那种收货价很高的野草。
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该多可惜呀!
“杨婆婆……”
就在杨二喜想要开口婉拒杨氏的提议时。就听热心的杨氏继续说道:“婆婆的媳妇儿怀上小娃娃了。婆婆专心得照顾她,就没空烧饭了。你看这样好不好,婆婆一天给你开三十文的工钱。你过来给婆婆烧饭,烧的时候可以顺带着把你家人的饭一起烧上。这样一来,你赚钱了,家里人的伙食解决了。婆婆也轻省了,对大家都好。可不比你出去挑菜好?”
杨二喜就是再傻也知道杨婆婆是在找机会帮衬自家,她知道自个儿不应该再占恩人的便宜,可想到家里的情况,她还是昧着良心点了头。不过。她死活不要三十文工钱,坚持只肯收二十文。
当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时,赵四娘把杨氏接济那家人的事迹当做新闻。讲给了家里其他人听。
三十文钱一天?这真是那个把一文钱掰成两半儿用的杨氏吗?的确,自从家里日子过好了后。杨氏有时也会去接济一下村子里的乡亲,可她都是送的实物,送钱?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何况,那家子还是非亲非故的外乡人。这实在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我是节约,可我不小气。”看到家里人还是一脸震惊地看着自个儿,杨氏颇不自在地轻咳了一声,解释道:“唉,不知咋地,那家人就是合我的眼缘呀!”
“外婆,既然你变大方了,那咱们能改吃白面馍吗?”
自打袁春花受伤后,赵四郎就再没有去过茶水摊,他也不关心那儿住着家啥样的人。他只知道自从袁春花从镇上回来休养后,每天都吃着和他们一样的伙食,里面的主食就是三和面馍。正常人吃那种面馍没啥,可细心的赵四郎发现她的嗓子也被踢伤了,咽起那种粗粮面馍来有些费劲儿,就想着帮她改善一下。但害羞的他又不好意思跟主管伙食的杨氏直说,只得借这个机会,弱弱地提个意见。
“小鬼头,咋跟你外婆说话呢!”姜氏忙敲了赵四郎一下。
“四郎,当年外婆在外头逃荒,不要说了,就是有口糠吃也好啊!最难的时候,你外婆连树皮都啃过!三和面咋了?有嚼劲儿又耐饥,可不比白面差。不错,如今咱家的日子是好了,但也不能顿顿吃白面呀,咱乡里人可不兴那么作践银钱!”
好吧,即使今儿杨氏破天荒地大方了一回,那也只是偶然,就不要指望她继续大方下去了。
相信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姜家的主食还将是三和面,包饺子依然只能用菜肉馅儿,至于红烧肉除了过年就别想了。
一想到这儿,赵四娘就无比庆幸自己适时地做出了搬家的决定。
然而,一旁的赵四郎就高兴不起来了,他开始琢磨起要不要去镇上买点儿容易克化的糕点回来。唉,可惜大伯母的糕点坊几天前就歇业了,否则他也不用这么苦恼了。
“岳父,您老见多识广,可知道这附近有没个叫陈刘滩的地方?”一旁的赵永忠忽然发问。
原来今儿是赵四娘家的作坊出货的日子,一大早赵永忠就跟着送货的车一起到了码头上。正当他看着货物装船的时候,偶然间瞅见前几日在路上遇到的那个汉子。他想起来,昨晚姜氏跟他提起过,那汉子的媳妇儿刚生了娃,如今他们一家就暂住在茶水摊里。
这会儿会在码头上看见那汉子,赵永忠猜想他多半是因为一家人稍微安定下来了,就想出来找个活计干。
一问,果然如此。只是码头上的活计实在不好找,那汉子都找了一早上了,还是没有人肯用他。
赵永忠听说,当即把那汉子雇了下来。让他这几天都跟着自己去镇上干杂活儿。
原来赵四娘家那间南大街上的铺子本说好可以到月底再交出去,可不消停的梁记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