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疯了 (1/2)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公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了几句狠话,也没有效果。
郝风楼倒也不再啰嗦,索性退回去,吩咐几个百户道:“好好看着,寸步不要离开,一只苍蝇都不准飞出来,二十四个时辰,不,十二个时辰之后就准备冲进去,咱们不是吃素的。”
百户们纷纷道:“遵命。”
郝风楼也是累了,回去歇息不提。
只是到了次日清早,整个南京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种小道消息都在流传,说什么的都有,无论如何,锦衣卫围了文昌书院,便有迫害读书人的意思,这使不少人痛心疾首。
非议渐渐开始增多了,虽然锦衣卫还没有动手,可是对许多人来说,已是极为严重了。
率先炸开锅的是一边的国子监,国子监就在这附近,这国子监和文昌书院本就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两边是同出一脉,两边的生员是一向打情骂俏惯了的,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便是基情无限好,现在文昌书院有难,自然而然令人兔死狐悲。
于是乎,一大清早,许多生员就聚集在这儿了。
大家什么都不说,也不和锦衣卫发生冲突,只是站在一边围观,有人索性席地而坐,有人带着书卷摇头晃脑的读书。
只是读书者念得书实在有点鸡贼,比如方才,念的就是《滕更之在门也》,这文章大致讲的就是,一个勋贵子弟在他兄长的安排下到孟子那儿求学,孟子却不理他,众人不解,便问他理由,孟子说,此子仗着富贵在老先生面前妄自尊大、恣意妄为。仗着自己兄长的‘势力’狐假虎威,孟子自然不理他。
听不懂的,云里雾里,听得懂的却是心里偷笑,颇有一种当着面骂了别人傻叉,人家还一种一头雾水的茫然,很是痛快。
这分明是把这些锦衣卫当作了滕更,说他们仗着亲军的势,妄自尊大,胆大妄为。而大家读书人,自然都是‘君子’,对待这些人,定要正颜厉色,断不可妥协。
里头的生员们听到了外头的朗朗书声。自然也就附和起来,嘻嘻笑着和外头的人一唱一和。或引用四书五经中的典故。或是用隐晦的言辞,指桑骂槐。
一下子,这里好像成了城隍庙,竟是热闹非凡,偶尔总有哄笑声。
倒是这些锦衣卫,一个个都是拉着脸。虽然未必晓得这些一肚子坏水的读书人都是什么意思,可是再蠢也知道对方没有好坏,只是这些人都有功名,谁也不敢造次。只能三班轮值的在这儿守着。
各个官署一开始是破口大骂,痛骂锦衣卫丧心病狂,后来听到了那边的消息,怒气冲冲之余也不禁莞尔,心里不由得意,摇头晃脑,免不了要说一句:“邪不胜正。”亦或者说:“何必要与兽语,说了,他们他们也是不懂。”
倒是有人不无担心:“书院那里并没有太多粮食,坚持一日尚可,若是旷日持久,只怕吃不消。”
纵是高高在上的朝中诸公,也都将这文昌书院的读书人当作了自己台面上的军马,借此来羞辱锦衣卫,所以对这些人,颇为上心。
许多人眯着眼,不发一言,可是心里却都有自己的思量。
倒是宫里头,其实半夜就晓得了消息,朱棣的脸色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事怎么看都是胡闹,他心里大怒,究其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对朱昌的处置上。
本来这朱昌上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弹劾这种事多的去了,他们弹劾郝风楼也没什么不可,莫说是郝风楼,便是朝中的那些个擎天巨柱,哪个没遭过弹劾?
结果东宫那边直接让锦衣卫去拿人。
朱棣便觉得此事大大的不妥,拿人无妨,这个时候拿人分明是去捅马蜂窝,本来大家就不满,让他们发泄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是现在动了锦衣卫,这便等于是以言治罪,更是将这股怨气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后朱昌躲进文昌书院,再到锦衣卫上门,惹得读书人反弹,天下人心浮动,眼看这事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朱棣自然而然,火冒三丈。
朱棣清早便在暖阁接见了太子和解缙人等,朱高炽倒是乖巧,不等朱棣加罪,便诚恳认错道:“父皇,儿臣实在万死,原本收养郝风楼的事,乃是出自母后的心思,郝风楼救了母后,而母后亦是对他颇为喜欢,儿臣心里也为母后和郝风楼高兴。只是昨日突然... -->>
说了几句狠话,也没有效果。
郝风楼倒也不再啰嗦,索性退回去,吩咐几个百户道:“好好看着,寸步不要离开,一只苍蝇都不准飞出来,二十四个时辰,不,十二个时辰之后就准备冲进去,咱们不是吃素的。”
百户们纷纷道:“遵命。”
郝风楼也是累了,回去歇息不提。
只是到了次日清早,整个南京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种小道消息都在流传,说什么的都有,无论如何,锦衣卫围了文昌书院,便有迫害读书人的意思,这使不少人痛心疾首。
非议渐渐开始增多了,虽然锦衣卫还没有动手,可是对许多人来说,已是极为严重了。
率先炸开锅的是一边的国子监,国子监就在这附近,这国子监和文昌书院本就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两边是同出一脉,两边的生员是一向打情骂俏惯了的,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便是基情无限好,现在文昌书院有难,自然而然令人兔死狐悲。
于是乎,一大清早,许多生员就聚集在这儿了。
大家什么都不说,也不和锦衣卫发生冲突,只是站在一边围观,有人索性席地而坐,有人带着书卷摇头晃脑的读书。
只是读书者念得书实在有点鸡贼,比如方才,念的就是《滕更之在门也》,这文章大致讲的就是,一个勋贵子弟在他兄长的安排下到孟子那儿求学,孟子却不理他,众人不解,便问他理由,孟子说,此子仗着富贵在老先生面前妄自尊大、恣意妄为。仗着自己兄长的‘势力’狐假虎威,孟子自然不理他。
听不懂的,云里雾里,听得懂的却是心里偷笑,颇有一种当着面骂了别人傻叉,人家还一种一头雾水的茫然,很是痛快。
这分明是把这些锦衣卫当作了滕更,说他们仗着亲军的势,妄自尊大,胆大妄为。而大家读书人,自然都是‘君子’,对待这些人,定要正颜厉色,断不可妥协。
里头的生员们听到了外头的朗朗书声。自然也就附和起来,嘻嘻笑着和外头的人一唱一和。或引用四书五经中的典故。或是用隐晦的言辞,指桑骂槐。
一下子,这里好像成了城隍庙,竟是热闹非凡,偶尔总有哄笑声。
倒是这些锦衣卫,一个个都是拉着脸。虽然未必晓得这些一肚子坏水的读书人都是什么意思,可是再蠢也知道对方没有好坏,只是这些人都有功名,谁也不敢造次。只能三班轮值的在这儿守着。
各个官署一开始是破口大骂,痛骂锦衣卫丧心病狂,后来听到了那边的消息,怒气冲冲之余也不禁莞尔,心里不由得意,摇头晃脑,免不了要说一句:“邪不胜正。”亦或者说:“何必要与兽语,说了,他们他们也是不懂。”
倒是有人不无担心:“书院那里并没有太多粮食,坚持一日尚可,若是旷日持久,只怕吃不消。”
纵是高高在上的朝中诸公,也都将这文昌书院的读书人当作了自己台面上的军马,借此来羞辱锦衣卫,所以对这些人,颇为上心。
许多人眯着眼,不发一言,可是心里却都有自己的思量。
倒是宫里头,其实半夜就晓得了消息,朱棣的脸色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事怎么看都是胡闹,他心里大怒,究其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对朱昌的处置上。
本来这朱昌上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弹劾这种事多的去了,他们弹劾郝风楼也没什么不可,莫说是郝风楼,便是朝中的那些个擎天巨柱,哪个没遭过弹劾?
结果东宫那边直接让锦衣卫去拿人。
朱棣便觉得此事大大的不妥,拿人无妨,这个时候拿人分明是去捅马蜂窝,本来大家就不满,让他们发泄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是现在动了锦衣卫,这便等于是以言治罪,更是将这股怨气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后朱昌躲进文昌书院,再到锦衣卫上门,惹得读书人反弹,天下人心浮动,眼看这事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朱棣自然而然,火冒三丈。
朱棣清早便在暖阁接见了太子和解缙人等,朱高炽倒是乖巧,不等朱棣加罪,便诚恳认错道:“父皇,儿臣实在万死,原本收养郝风楼的事,乃是出自母后的心思,郝风楼救了母后,而母后亦是对他颇为喜欢,儿臣心里也为母后和郝风楼高兴。只是昨日突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