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北宋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义军,夹击张俊。右路,徐昂在淮安周边游动,曹承宗东进阜宁,招揽乡兵民团。中路,晁盖、张遇水陆二军同时南下,断敌粮道,不时攻州略县,使其后方不稳。
南北双方在江淮地区呈现胶着状态,南军在萎缩,北军在发展。由于赵构的三大干将、十余万兵马被牵制在江淮,除了江淮义军举事,江南、中州的叛乱也愈来愈重,局势越来越严峻。
张俊首先受到波及。洪泽湖水寇邵青袭击泗州(泗洪),而后与丁进合兵一处,南攻盱眙,夺了盱眙的屯粮。经沈从武游说,李成也在行动。他自有野心,虽不同意加入秦军,但觑准南方虚弱,也从宿州南下,攻打蚌埠,拟占据淮南西路后,再图荆襄与河南。
范琼领兵出寿春,北上蚌埠拒敌,不料后院起火,其留守的部卒杀了寿春守臣邓绍密,与李成南北夹击。范琼南奔庐州,李成一路直追。范琼折而向东,走滁州,转江宁,始终无法甩脱叛军的追袭。
东面王渊的日子也不好过。原康王行营统制王亦谋发动叛乱,流窜于江宁、常州之间;长江水寇靳赛进犯通州(江苏南通),韩世忠部卒李在与秦军里应外合,占领高邮。
而在江南地区,杭州的陈通、建州的张员反复无常,降而复叛。浙江的摩尼教众又在摩拳擦掌,纷纷起事。进入夏天之后,秀州的徐明也举兵反宋。从1128年开始,在整个赵构的统治区内,各地叛乱此起彼伏,逐渐进入高峰期,官军四处征讨,疲惫不堪。
四处走水,形势恶劣,使得赵构寝食不安。为了应付新的局面,老九聚众商议后不得不调整政策,重新部署。以张俊统江淮军,王渊统江南军,刘光世统荆襄、河南军,分剿各地叛乱。王渊接到赵构的调令,领三万人南下进剿叛军,任务是平定浙江、福建境内王亦谋、陈通、张员、摩尼教等叛乱。
赵构视江淮的秦军为大患,若非后方吃紧,心腹之地遇险,无论如何不会分兵南下。如果闽越失守,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万不可等闲视之。秦军既已北返,先解燃眉之急要紧。
张俊从王渊那里接过军务,同时接收留下的二万兵马。四面盗贼环伺,秦军虎踞一旁,骤然间减了三万精锐,张俊更感到兵力局促、局势维坚。他筹谋之后,邀集杜充、韩世忠、张琼、马忠等人到扬州商谈,杜充等人对他的提议深表赞同,一个新的方案开始了。
三月下旬一日,马忠在洪泽找到了晁盖,表示停战修好之意。晁盖大笑:“识时务者为俊杰,方今天下大乱,你我化干戈为玉帛,江淮可安。”经过协商,双方休战,张部退到宝应、盱眙以南,晁部退往淮安、泗洪以北,张俊在南边清剿叛乱,晁盖在北边安抚地方。江淮境内,官府不限制北军购运粮草,秦军水师驻高邮湖之北,南军水师驻高邮湖之南,双方互不侵犯,如需过界,事先与对方通气。
洪泽协议,在现阶段对南北方都是有利的,秦军赢得了稳固江淮、发展壮大的机会;南军摆脱了四面楚歌的困窘,为集中兵力物力平定叛创造了条件。这个协议虽然不为赵构所喜,但在目前形势下,已无更好的选择。
秦军按既定计划向东、南、西三面发展,不久打通了苏东的出海通道,势力逐渐向皖北、豫西渗透。盛夏时节,晁盖向易州本部报告江淮情况。刘通接到飞鸽传书,展开启视。上面的文字都用拼音所写,即使遗落或者为对方所获,也无伤大雅。目前掌握拼音的不到二十人,一是部分军事主官,二是文秘机要人员。拼音是大众的工具,现在用于战争,为少数人所知悉,将来推而广之,可服务于文化事业。
晁盖阐述了根据地的发展,分析了南方的形势,认为南方混乱,民不足食,又群贼出没,找粮困难,护粮不易,最佳渠道乃是海上筹粮。闽广南洋远离战火,经由海路购运粮食,较之江淮、江南、荆襄更富成效。王彦的部队在河南有很大的影响力,需下大力招揽,刘光世、张俊也在打河南八字军的主意。谁争取了这部分力量,在未来的中州争夺战中,谁就占据主动。
晁、吴所献的二策,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前时海运较少,是因缺乏水军,没有力量保护海上通道,不要说赵构的水师,就是寻常海贼,也拿他们没辙,只能望洋兴叹。至于王彦,在对抗外侮方面,与秦军是一致的,但在忠君正统观念上,却是个保守派。他既想拥构,又对赵构有所不满,尚在徘徊之中。
的义军,夹击张俊。右路,徐昂在淮安周边游动,曹承宗东进阜宁,招揽乡兵民团。中路,晁盖、张遇水陆二军同时南下,断敌粮道,不时攻州略县,使其后方不稳。
南北双方在江淮地区呈现胶着状态,南军在萎缩,北军在发展。由于赵构的三大干将、十余万兵马被牵制在江淮,除了江淮义军举事,江南、中州的叛乱也愈来愈重,局势越来越严峻。
张俊首先受到波及。洪泽湖水寇邵青袭击泗州(泗洪),而后与丁进合兵一处,南攻盱眙,夺了盱眙的屯粮。经沈从武游说,李成也在行动。他自有野心,虽不同意加入秦军,但觑准南方虚弱,也从宿州南下,攻打蚌埠,拟占据淮南西路后,再图荆襄与河南。
范琼领兵出寿春,北上蚌埠拒敌,不料后院起火,其留守的部卒杀了寿春守臣邓绍密,与李成南北夹击。范琼南奔庐州,李成一路直追。范琼折而向东,走滁州,转江宁,始终无法甩脱叛军的追袭。
东面王渊的日子也不好过。原康王行营统制王亦谋发动叛乱,流窜于江宁、常州之间;长江水寇靳赛进犯通州(江苏南通),韩世忠部卒李在与秦军里应外合,占领高邮。
而在江南地区,杭州的陈通、建州的张员反复无常,降而复叛。浙江的摩尼教众又在摩拳擦掌,纷纷起事。进入夏天之后,秀州的徐明也举兵反宋。从1128年开始,在整个赵构的统治区内,各地叛乱此起彼伏,逐渐进入高峰期,官军四处征讨,疲惫不堪。
四处走水,形势恶劣,使得赵构寝食不安。为了应付新的局面,老九聚众商议后不得不调整政策,重新部署。以张俊统江淮军,王渊统江南军,刘光世统荆襄、河南军,分剿各地叛乱。王渊接到赵构的调令,领三万人南下进剿叛军,任务是平定浙江、福建境内王亦谋、陈通、张员、摩尼教等叛乱。
赵构视江淮的秦军为大患,若非后方吃紧,心腹之地遇险,无论如何不会分兵南下。如果闽越失守,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万不可等闲视之。秦军既已北返,先解燃眉之急要紧。
张俊从王渊那里接过军务,同时接收留下的二万兵马。四面盗贼环伺,秦军虎踞一旁,骤然间减了三万精锐,张俊更感到兵力局促、局势维坚。他筹谋之后,邀集杜充、韩世忠、张琼、马忠等人到扬州商谈,杜充等人对他的提议深表赞同,一个新的方案开始了。
三月下旬一日,马忠在洪泽找到了晁盖,表示停战修好之意。晁盖大笑:“识时务者为俊杰,方今天下大乱,你我化干戈为玉帛,江淮可安。”经过协商,双方休战,张部退到宝应、盱眙以南,晁部退往淮安、泗洪以北,张俊在南边清剿叛乱,晁盖在北边安抚地方。江淮境内,官府不限制北军购运粮草,秦军水师驻高邮湖之北,南军水师驻高邮湖之南,双方互不侵犯,如需过界,事先与对方通气。
洪泽协议,在现阶段对南北方都是有利的,秦军赢得了稳固江淮、发展壮大的机会;南军摆脱了四面楚歌的困窘,为集中兵力物力平定叛创造了条件。这个协议虽然不为赵构所喜,但在目前形势下,已无更好的选择。
秦军按既定计划向东、南、西三面发展,不久打通了苏东的出海通道,势力逐渐向皖北、豫西渗透。盛夏时节,晁盖向易州本部报告江淮情况。刘通接到飞鸽传书,展开启视。上面的文字都用拼音所写,即使遗落或者为对方所获,也无伤大雅。目前掌握拼音的不到二十人,一是部分军事主官,二是文秘机要人员。拼音是大众的工具,现在用于战争,为少数人所知悉,将来推而广之,可服务于文化事业。
晁盖阐述了根据地的发展,分析了南方的形势,认为南方混乱,民不足食,又群贼出没,找粮困难,护粮不易,最佳渠道乃是海上筹粮。闽广南洋远离战火,经由海路购运粮食,较之江淮、江南、荆襄更富成效。王彦的部队在河南有很大的影响力,需下大力招揽,刘光世、张俊也在打河南八字军的主意。谁争取了这部分力量,在未来的中州争夺战中,谁就占据主动。
晁、吴所献的二策,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前时海运较少,是因缺乏水军,没有力量保护海上通道,不要说赵构的水师,就是寻常海贼,也拿他们没辙,只能望洋兴叹。至于王彦,在对抗外侮方面,与秦军是一致的,但在忠君正统观念上,却是个保守派。他既想拥构,又对赵构有所不满,尚在徘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