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步步生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浩道:“是,第一阶段:称帝。其结果可以预料,我们必将迎来宋廷更猛烈的打击,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也要集中全部武力与之一决,这一仗虽未必大获全胜,却一定打得够猛、打得够凶,打得它越疼,宋国上下越会明白,它想吃掉我,它就得付出天大的代价。这就我们第二步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只是从明面上来说的,暗的一面,我们要南纵蜀地之乱,北联辽国契丹,并对宋廷内部进行种种干扰,让它有心无力,直到疲战、厌战,这时我们再主动请降,弃帝号,就王位,也就给了他们一个缓和事态的台阶。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有利让三分,这样咱们看着是输了,其实却是赢了……”
定难军节度使本来就有一个西平王爵位的,自从朱温灭唐建立大梁以后,梁、唐、晋、汉、周等中原政权,每一朝为了笼络西北,对河西拓拔氏都要用怀柔政策,恩赏有加,于是就在唐朝所封的定难军节度使名号上又为拓拔氏进爵为西平王。
宋朝代周自立后,又马上加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为太尉,以此为恩拢的手段,但是例朝所封的西平王爵并没有取消,只不过随着宋朝先后消灭中原诸国,一统天下,宋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夏州李氏见机知趣,对这个无甚用处的王爵便再不提起了,宋国也只当从来没有过这回事,双方很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既然梁、唐、晋、汉、周各朝都承认过定难节度使的王爵身份,那么宋国再追封确认一下,其实也不是很难下台的事情。
丁承宗见他把自己教给他的“生意九字诀”居然活用到了争霸天下上面,不由会心地一笑,当即点头赞许道:“太尉所言有理,如果太尉称帝后咱们能够顶住宋廷的强大攻势,那么给他个台阶下,据地称王还是能做到的。”
杨浩当然知道能够做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一套路子本就是李元昊昔年称帝的路子,直到目前为止,他借用的就是李元昊的办法,自然对宋廷可能做出的反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杨浩又道:“据地称王后,我们就融合各部,内修甲兵、振兴经济,使得民生富庶,畜牧兴旺,五谷丰登,府库充盈。对外则同时结交与辽宋,两边借力,引以自重,同时开辟疆土直至陇右。陇右嘛,如今大半都在吐蕃、回纥人手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党项羌人的地盘,陇右回纥人是一盘散沙,党项羌人的部众更少,都不足一提,实际上就是掌握在吐蕃人手中,宋廷如今还没有尽占陇右,对其宣示主权,这就是我们难得的机会,陇右,务必要打下来,这是我们最终立国后避免与宋打一场百年之战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西夏国疆域最盛时,“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凭此疆域与辽宋三国鼎立,但它却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究其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西夏国中兴是据定难五州而起的,当时西夏的李德明同时向辽宋称臣,辽宋为了拉拢这个最强大的第三方势力,使它尽量保持中立,于是都接纳了它。辽帝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宋国亦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西夏与辽宋两国开榷场,通贸易。稳定了东方和北方两大强国后,才开始大举西征,攻打凉甘肃瓜沙诸州,最后势力直抵玉门。
等到他的势力到达玉门关时,再想向南扩充已经不可能了,那时候陇右之地业已尽数落于宋国之手,所以西夏疆域自始至终就只能局限于河西一地,西夏国就凭河西这一隅之地统治那里三百多年,称帝建国近两百年。
如今杨浩既然已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就得全心全意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进行考虑,他比李元昊称帝时早了五十多年一统河西,势力直抵玉门关外,再想拓张国土,最好的地方就是如今还是群雄逐鹿不得其主的陇右。一旦陇右到手,他的疆域将比历史上的西夏国扩大一倍,人口自然也倍增,其国力当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比西夏国强大一倍的新帝国,宋国发动战争时势必要多了一分忌惮。
听到这里时,种放和折子渝心中都想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不过杨浩还没有说到第三点,而这个人常常后发制人,前边许多看以莽撞的举动、大有破绽的动作,他在后面都有极稳妥巧妙的手段来画龙点睛,谁也不知他后面是否还有妙笔,所以二人也不忙着插口,只听杨浩继续说下去。
杨浩道:“第三步,再择机称帝。我若现在就据河西之地称帝到底,宋国大可从陇右出萧关、自河东伐横山,对我大举用兵,迫我两面受敌,而陇右到手,我们据河西陇右之沃土,无论是粮米供给、兵员供给方面都可绰绰有余,从地理上来说,我们不管是出兵还是防御也能做到进退有据,这样的话,宋国就不敢对我轻易发动攻势。”
杨浩说到这里声音一顿,对三个听的入神的人问道:“诸位对此还有何意见?”
丁承宗想了想道:“太尉方才在节堂曾说,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推敲,不知是哪几点?”
杨浩微微一笑:“以三位之见,我这计划之中还有什么破绽呢?你们不妨说出来,与我心中所思印证一下。”
“我以为……”
种放和折子渝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三个字后,相视一笑,又互相做了个请的手势,杨浩不禁笑了,点将道:“种兄,你说。”
种放放下酒杯,捋须说道:“太尉,我有几个疑虑,还请太尉释疑。第一:降格称王后拓土陇右,如何保证宋廷不会出兵干预?就像辽国不会坐视河西之地落入宋廷之手一样,宋廷又岂会袖手观我夺取陇右之地?一旦宋国插手,不管从双方实力上来权衡,还是出兵陇右的便捷上,宋廷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我们的打算,十成有九是要落空的。
第二,陇右吐蕃人自从得到宋国暗中扶持之后,不管是兵甲还是粮米都充足无比,各部落合并缔结的速度前所未有,虽说目前有罗丹族长牵制着他,可是我们一旦降帝号称王爵,在休养生息期间,是不能再主动对外用兵的。
以宋国的雄厚实力,却可以在这段时间里继续予尚波千强大的支持,照这势头下去,在很短的时间里,尚波千就能一统河西,甚至把河西星罗棋布的回纥部落、党项部落也全部纳入麾下,到那时,就算没有宋国相助,他的势力也将不逊于我们多少,我们一旦图谋陇右,不过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说不定反被宋国或辽国捡了便宜,又谈何壮大呢?”
杨浩又转向折子渝,问道:“还有么?”
折子渝到底是女人,心细如发,想的也多,除了这两点,她还想到其他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即便实现了第一步计划,在双方僵持阶段提出议和称臣,如果宋国依然态度强硬,拒不接受杨浩的要求又该如何。不过转念一想,再缜密的事情,如果反复去想,都难免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非得做到十全把握才去做,那干脆什么都不要做好了,这些担心实无提出的必要,便摇头道:“没有了,只有这两点,不知太尉可有解决的办法?”
杨浩道:“第一个问题不必担心,我很了解赵光义这个人,也很了解宋国。他们大致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还是揣度得出的,如何让宋国袖手旁观,我心中已有定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公诸与众的时候。倒是如何阻止尚波千继续这样疯狂扩张下去,直至一统陇右,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我思量许久,也没想出个妥当的办法来。”
种放和折子渝、丁承宗听了心中都暗暗称奇,在他们看来,如何让宋国在杨浩吞并陇右时袖手旁观才是难如登天的大事,毕竟站在宋国的角度,它是无论如何不会坐视杨浩这个舛傲不驯的蕃王继续扩张的,同时宋国又有那个实力予以阻止,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是什么人,都不可能改变赵光义的心意。
而阻止尚波千的势力继续扩张,一家坐大,独霸陇右,反倒要容易一些,虽说六谷藩部的罗丹族长只能在短时间内牵制尚波千,不足以阻止在宋国鼎力相助下大肆扩张的尚波千,但是迟滞他势力扩张的速度还是有希望的,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手段,可是在杨浩心中,反而是最难的问题他先想出了办法?
三人见杨浩语气笃定,却不肯透露详情,只得捺下好奇心,开始思索第二个问题。
杨浩如今手中还有两件时机得宜时拿出来将有极大作用的宝物,一件是传国玉玺,一件是宋皇后的血诏。
血诏对竭力宣扬自己正统继承人身份的赵光义来说,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玉玺的作用则更大,然而这两件东西和杨浩手中的重甲骑兵差不多,合适的时候用上它,将无往而不利。不合适的时候拿出来,那就只有起反作用。
大汉车骑将军董承得到了皇帝诛曹操的衣带诏,结果却是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而那玉玺,刘邦、曹丕、石勒……,但凡得到了它的人,都大肆利用传国玉玺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服务于自己的合法统治权,但是每一朝崛起,都同样有一个持有着它,却亡国丧命的前朝君王,此物要时机得宜、实力相称时方有大用,此时是只能秘而不宣的。
因此杨浩思索了片刻,便打消了把这两件东西现在示之于三人的打算。四人各自想着心事,房间里一时静了下来,几个人默默地思索着,时而挟一口菜,品一口酒,就这样沉默了一柱香的时间,丁承宗慢慢抬起头来,略一迟疑,方道:“太尉欲谋陇右,而尚波千在宋廷扶持下的崛起速度不逊于太尉初到芦州时候。六谷藩部的罗丹族长虽是受太尉暗中扶持的,但是现在的尚波千就如同已得了银州的太尉,而罗丹族长却远不及当时的李光睿,此消彼长之下,仅凭一个罗丹,是绝对阻止不了尚波千的崛起的。”
众人都专注地盯着丁承宗,丁承宗道:“这样的场面,与行市商贾之竞争不无相仿,如果是在商场上,对这样的局面,若想扼制打压其一方,倒是有一个办法。”
杨浩迫不及待地道:“你说。”
丁承宗道:“引进一股新的势力,把水搅混,地盘一共只有这么大,若再引进一个势均力敌的商家进来,让他们你争我抢,大家瓜分一番,结果是谁也别想坐大,等我腾出手来,就可以凭着远较他们雄厚的实力,对他们或收买、或打压、或分化,最终把他们一一吃掉,这样还省了我在当地打响名号、建设店铺的前期一应事务了。”
杨浩三人的眼睛一齐亮了起来,丁承宗本是试探着说出自己的见解,一见三人神色,不禁大受鼓舞,继续道:“如果此法同样可以用于谋国,那么……在完成第一步计划之后,把蜀地义军就近调往陇右如何?如此,既可避免他们在宋廷的围剿之中损失殆尽,又能起到制衡尚波千的目的。”
说到这儿,丁承宗诡秘地笑了笑,道:“宋廷是不会想到我们‘被迫’去帝号,安份守己地待在河西的时候,还会打着陇右的主意。蜀地义军一走,宋廷不但松了口气,对陇右的平衡局面也会乐见其成的,毕竟……宋廷是不希望在陇右再出一个杨太尉的,可尚波千是他们一手扶植起来的,那时要利用他们牵制我们,又无法自己出面来削弱尚波千的势力,这借刀杀人的手段,就算赵光义想不到,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们又岂会没人进谏呢。”
杨浩脑中急转,仔细想了想,却否定了这个计划:“计是好计,只是所用不当。”
“哦?如何不当?”
“蜀中义军,虽号称有十万之众, 但是其中却有许多妇孺老幼,故土难离啊,就算咱们已经控制了他们的领导权,也很难要他们背井离乡,此其一。蜀中多山地,那些义军士卒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可是却大多不懂骑马,他们不擅马战、骑射,也弄不到战马,养不起战马,一旦到了陇右,本来擅长山地作战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在尚波千的铁骑面前,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不堪一用。”
杨浩所说,正是蜀中义军的软肋所在,丁承宗听了,不禁大失所望,种放却脱口道:“罗中义军不可用,那甘州的阿古丽如何?”
杨浩一呆:“阿古丽?”
种放兴奋地道:“不错,阿古丽!如果令阿古丽假意反了太尉,率部众逃往陇右,不就能起到分尚波千之势的效果了?”
杨浩怔怔地道:“这个……回纥部落虽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但甘州回纥多少已有了些农耕的习惯,让他们举族迁徙至陇右,要说服他们的头人恐怕很难。再说,阿古丽王妃目前对我倒底有多少忠诚还不确定,如果纵之远去,能否还对她加以控制实难预料。”
丁承宗道:“那就先牢牢地控制了阿古丽不就成了?”
杨浩反问道:“人心隔肚皮,如何确定她的忠心?”
丁承宗身为飞羽在夏州的负责人,对甘州那边的情形了如指掌,脱口便道:“恩威并施,足矣。阿古丽王妃与太尉一战时,以女儿之身,数度冲锋在前,不畏生死,可谓其勇,可谓其忠。而夜落纥却拿她做了弃卒,阿古丽王妃对此一直耿耿与怀。草原上的女儿家,爱恨分明,性情爽快。阿古丽王妃年轻貌美,又是回纥九姓中的王姓部落后人,身份尊贵的很。如果太尉纳她为妾,许之以情。留其亲眷,以之为质。还怕……”
和亲结势,在那时代实属寻常,女子再嫁,漫说在西北,就是在中原也是寻常事,所以就连种放这儒家大贤听了也不以为忤,而杨浩若真称帝,那阿古丽王妃也就不是妾了,而是尊贵的皇妃,相信以杨太尉的人品才貌和尊崇的身份,阿古丽王妃也不免意动,陷其情网,此计实是大为可行。
种放双眼一亮,刚要开口赞许,敦促杨浩为霸业宏图,与阿古丽王妃成就一段姻缘,折子渝已气冲斗牛,脱口便道:“不行!”
种放和丁承宗现在满脑子都是站在从龙之臣的位置上为杨浩的宏图霸业想问题,全然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个快被杨浩折磨成闺中怨妇的女诸葛,这时她一开口反对,二人才省觉过来。
丁承宗心道:“折姑娘啊,我兄弟若做了皇帝,后宫还少得了你的位置吗?帝王后妃,岂是相夫教子那么简单,光是身具大智慧,那是没用的,要做一个贤妃,你还少了几分胸襟啊。”不过丁承宗是知道折子渝在杨浩心中的份量的,虽然暗自腹诽,却不便直接说些什么。
而种放却没有这些顾忌,在他看来,纵论天下大事,让一个女人参与谋略,已是太尉格外的看重了,牵涉江山社稷根本之大事,一切衡量标准只有“利益”两字,正所谓将者无情,谋者无心,什么儿女之情,都得靠边站。谏臣的脾气一上来,莫说现在折子渝和杨浩还没有甚么关系,就算她是统帅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他也敢犯颜直谏的,立即把脸一沉,反驳道:“如何使不得?”
“我……”折子渝一阵语塞,杨浩看着她,眼中却渐渐露出有趣的意味:这才对,一个不知道吃醋、不会使小性儿发脾气的木美人,又哪来的活色生香。这才像个活生生的女孩子,咳咳……,... -->>
杨浩道:“是,第一阶段:称帝。其结果可以预料,我们必将迎来宋廷更猛烈的打击,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也要集中全部武力与之一决,这一仗虽未必大获全胜,却一定打得够猛、打得够凶,打得它越疼,宋国上下越会明白,它想吃掉我,它就得付出天大的代价。这就我们第二步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只是从明面上来说的,暗的一面,我们要南纵蜀地之乱,北联辽国契丹,并对宋廷内部进行种种干扰,让它有心无力,直到疲战、厌战,这时我们再主动请降,弃帝号,就王位,也就给了他们一个缓和事态的台阶。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有利让三分,这样咱们看着是输了,其实却是赢了……”
定难军节度使本来就有一个西平王爵位的,自从朱温灭唐建立大梁以后,梁、唐、晋、汉、周等中原政权,每一朝为了笼络西北,对河西拓拔氏都要用怀柔政策,恩赏有加,于是就在唐朝所封的定难军节度使名号上又为拓拔氏进爵为西平王。
宋朝代周自立后,又马上加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为太尉,以此为恩拢的手段,但是例朝所封的西平王爵并没有取消,只不过随着宋朝先后消灭中原诸国,一统天下,宋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夏州李氏见机知趣,对这个无甚用处的王爵便再不提起了,宋国也只当从来没有过这回事,双方很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既然梁、唐、晋、汉、周各朝都承认过定难节度使的王爵身份,那么宋国再追封确认一下,其实也不是很难下台的事情。
丁承宗见他把自己教给他的“生意九字诀”居然活用到了争霸天下上面,不由会心地一笑,当即点头赞许道:“太尉所言有理,如果太尉称帝后咱们能够顶住宋廷的强大攻势,那么给他个台阶下,据地称王还是能做到的。”
杨浩当然知道能够做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一套路子本就是李元昊昔年称帝的路子,直到目前为止,他借用的就是李元昊的办法,自然对宋廷可能做出的反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杨浩又道:“据地称王后,我们就融合各部,内修甲兵、振兴经济,使得民生富庶,畜牧兴旺,五谷丰登,府库充盈。对外则同时结交与辽宋,两边借力,引以自重,同时开辟疆土直至陇右。陇右嘛,如今大半都在吐蕃、回纥人手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党项羌人的地盘,陇右回纥人是一盘散沙,党项羌人的部众更少,都不足一提,实际上就是掌握在吐蕃人手中,宋廷如今还没有尽占陇右,对其宣示主权,这就是我们难得的机会,陇右,务必要打下来,这是我们最终立国后避免与宋打一场百年之战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西夏国疆域最盛时,“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凭此疆域与辽宋三国鼎立,但它却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究其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西夏国中兴是据定难五州而起的,当时西夏的李德明同时向辽宋称臣,辽宋为了拉拢这个最强大的第三方势力,使它尽量保持中立,于是都接纳了它。辽帝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宋国亦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西夏与辽宋两国开榷场,通贸易。稳定了东方和北方两大强国后,才开始大举西征,攻打凉甘肃瓜沙诸州,最后势力直抵玉门。
等到他的势力到达玉门关时,再想向南扩充已经不可能了,那时候陇右之地业已尽数落于宋国之手,所以西夏疆域自始至终就只能局限于河西一地,西夏国就凭河西这一隅之地统治那里三百多年,称帝建国近两百年。
如今杨浩既然已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就得全心全意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进行考虑,他比李元昊称帝时早了五十多年一统河西,势力直抵玉门关外,再想拓张国土,最好的地方就是如今还是群雄逐鹿不得其主的陇右。一旦陇右到手,他的疆域将比历史上的西夏国扩大一倍,人口自然也倍增,其国力当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比西夏国强大一倍的新帝国,宋国发动战争时势必要多了一分忌惮。
听到这里时,种放和折子渝心中都想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不过杨浩还没有说到第三点,而这个人常常后发制人,前边许多看以莽撞的举动、大有破绽的动作,他在后面都有极稳妥巧妙的手段来画龙点睛,谁也不知他后面是否还有妙笔,所以二人也不忙着插口,只听杨浩继续说下去。
杨浩道:“第三步,再择机称帝。我若现在就据河西之地称帝到底,宋国大可从陇右出萧关、自河东伐横山,对我大举用兵,迫我两面受敌,而陇右到手,我们据河西陇右之沃土,无论是粮米供给、兵员供给方面都可绰绰有余,从地理上来说,我们不管是出兵还是防御也能做到进退有据,这样的话,宋国就不敢对我轻易发动攻势。”
杨浩说到这里声音一顿,对三个听的入神的人问道:“诸位对此还有何意见?”
丁承宗想了想道:“太尉方才在节堂曾说,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推敲,不知是哪几点?”
杨浩微微一笑:“以三位之见,我这计划之中还有什么破绽呢?你们不妨说出来,与我心中所思印证一下。”
“我以为……”
种放和折子渝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三个字后,相视一笑,又互相做了个请的手势,杨浩不禁笑了,点将道:“种兄,你说。”
种放放下酒杯,捋须说道:“太尉,我有几个疑虑,还请太尉释疑。第一:降格称王后拓土陇右,如何保证宋廷不会出兵干预?就像辽国不会坐视河西之地落入宋廷之手一样,宋廷又岂会袖手观我夺取陇右之地?一旦宋国插手,不管从双方实力上来权衡,还是出兵陇右的便捷上,宋廷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我们的打算,十成有九是要落空的。
第二,陇右吐蕃人自从得到宋国暗中扶持之后,不管是兵甲还是粮米都充足无比,各部落合并缔结的速度前所未有,虽说目前有罗丹族长牵制着他,可是我们一旦降帝号称王爵,在休养生息期间,是不能再主动对外用兵的。
以宋国的雄厚实力,却可以在这段时间里继续予尚波千强大的支持,照这势头下去,在很短的时间里,尚波千就能一统河西,甚至把河西星罗棋布的回纥部落、党项部落也全部纳入麾下,到那时,就算没有宋国相助,他的势力也将不逊于我们多少,我们一旦图谋陇右,不过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说不定反被宋国或辽国捡了便宜,又谈何壮大呢?”
杨浩又转向折子渝,问道:“还有么?”
折子渝到底是女人,心细如发,想的也多,除了这两点,她还想到其他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即便实现了第一步计划,在双方僵持阶段提出议和称臣,如果宋国依然态度强硬,拒不接受杨浩的要求又该如何。不过转念一想,再缜密的事情,如果反复去想,都难免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非得做到十全把握才去做,那干脆什么都不要做好了,这些担心实无提出的必要,便摇头道:“没有了,只有这两点,不知太尉可有解决的办法?”
杨浩道:“第一个问题不必担心,我很了解赵光义这个人,也很了解宋国。他们大致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还是揣度得出的,如何让宋国袖手旁观,我心中已有定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公诸与众的时候。倒是如何阻止尚波千继续这样疯狂扩张下去,直至一统陇右,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我思量许久,也没想出个妥当的办法来。”
种放和折子渝、丁承宗听了心中都暗暗称奇,在他们看来,如何让宋国在杨浩吞并陇右时袖手旁观才是难如登天的大事,毕竟站在宋国的角度,它是无论如何不会坐视杨浩这个舛傲不驯的蕃王继续扩张的,同时宋国又有那个实力予以阻止,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是什么人,都不可能改变赵光义的心意。
而阻止尚波千的势力继续扩张,一家坐大,独霸陇右,反倒要容易一些,虽说六谷藩部的罗丹族长只能在短时间内牵制尚波千,不足以阻止在宋国鼎力相助下大肆扩张的尚波千,但是迟滞他势力扩张的速度还是有希望的,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手段,可是在杨浩心中,反而是最难的问题他先想出了办法?
三人见杨浩语气笃定,却不肯透露详情,只得捺下好奇心,开始思索第二个问题。
杨浩如今手中还有两件时机得宜时拿出来将有极大作用的宝物,一件是传国玉玺,一件是宋皇后的血诏。
血诏对竭力宣扬自己正统继承人身份的赵光义来说,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玉玺的作用则更大,然而这两件东西和杨浩手中的重甲骑兵差不多,合适的时候用上它,将无往而不利。不合适的时候拿出来,那就只有起反作用。
大汉车骑将军董承得到了皇帝诛曹操的衣带诏,结果却是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而那玉玺,刘邦、曹丕、石勒……,但凡得到了它的人,都大肆利用传国玉玺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服务于自己的合法统治权,但是每一朝崛起,都同样有一个持有着它,却亡国丧命的前朝君王,此物要时机得宜、实力相称时方有大用,此时是只能秘而不宣的。
因此杨浩思索了片刻,便打消了把这两件东西现在示之于三人的打算。四人各自想着心事,房间里一时静了下来,几个人默默地思索着,时而挟一口菜,品一口酒,就这样沉默了一柱香的时间,丁承宗慢慢抬起头来,略一迟疑,方道:“太尉欲谋陇右,而尚波千在宋廷扶持下的崛起速度不逊于太尉初到芦州时候。六谷藩部的罗丹族长虽是受太尉暗中扶持的,但是现在的尚波千就如同已得了银州的太尉,而罗丹族长却远不及当时的李光睿,此消彼长之下,仅凭一个罗丹,是绝对阻止不了尚波千的崛起的。”
众人都专注地盯着丁承宗,丁承宗道:“这样的场面,与行市商贾之竞争不无相仿,如果是在商场上,对这样的局面,若想扼制打压其一方,倒是有一个办法。”
杨浩迫不及待地道:“你说。”
丁承宗道:“引进一股新的势力,把水搅混,地盘一共只有这么大,若再引进一个势均力敌的商家进来,让他们你争我抢,大家瓜分一番,结果是谁也别想坐大,等我腾出手来,就可以凭着远较他们雄厚的实力,对他们或收买、或打压、或分化,最终把他们一一吃掉,这样还省了我在当地打响名号、建设店铺的前期一应事务了。”
杨浩三人的眼睛一齐亮了起来,丁承宗本是试探着说出自己的见解,一见三人神色,不禁大受鼓舞,继续道:“如果此法同样可以用于谋国,那么……在完成第一步计划之后,把蜀地义军就近调往陇右如何?如此,既可避免他们在宋廷的围剿之中损失殆尽,又能起到制衡尚波千的目的。”
说到这儿,丁承宗诡秘地笑了笑,道:“宋廷是不会想到我们‘被迫’去帝号,安份守己地待在河西的时候,还会打着陇右的主意。蜀地义军一走,宋廷不但松了口气,对陇右的平衡局面也会乐见其成的,毕竟……宋廷是不希望在陇右再出一个杨太尉的,可尚波千是他们一手扶植起来的,那时要利用他们牵制我们,又无法自己出面来削弱尚波千的势力,这借刀杀人的手段,就算赵光义想不到,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们又岂会没人进谏呢。”
杨浩脑中急转,仔细想了想,却否定了这个计划:“计是好计,只是所用不当。”
“哦?如何不当?”
“蜀中义军,虽号称有十万之众, 但是其中却有许多妇孺老幼,故土难离啊,就算咱们已经控制了他们的领导权,也很难要他们背井离乡,此其一。蜀中多山地,那些义军士卒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可是却大多不懂骑马,他们不擅马战、骑射,也弄不到战马,养不起战马,一旦到了陇右,本来擅长山地作战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在尚波千的铁骑面前,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不堪一用。”
杨浩所说,正是蜀中义军的软肋所在,丁承宗听了,不禁大失所望,种放却脱口道:“罗中义军不可用,那甘州的阿古丽如何?”
杨浩一呆:“阿古丽?”
种放兴奋地道:“不错,阿古丽!如果令阿古丽假意反了太尉,率部众逃往陇右,不就能起到分尚波千之势的效果了?”
杨浩怔怔地道:“这个……回纥部落虽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但甘州回纥多少已有了些农耕的习惯,让他们举族迁徙至陇右,要说服他们的头人恐怕很难。再说,阿古丽王妃目前对我倒底有多少忠诚还不确定,如果纵之远去,能否还对她加以控制实难预料。”
丁承宗道:“那就先牢牢地控制了阿古丽不就成了?”
杨浩反问道:“人心隔肚皮,如何确定她的忠心?”
丁承宗身为飞羽在夏州的负责人,对甘州那边的情形了如指掌,脱口便道:“恩威并施,足矣。阿古丽王妃与太尉一战时,以女儿之身,数度冲锋在前,不畏生死,可谓其勇,可谓其忠。而夜落纥却拿她做了弃卒,阿古丽王妃对此一直耿耿与怀。草原上的女儿家,爱恨分明,性情爽快。阿古丽王妃年轻貌美,又是回纥九姓中的王姓部落后人,身份尊贵的很。如果太尉纳她为妾,许之以情。留其亲眷,以之为质。还怕……”
和亲结势,在那时代实属寻常,女子再嫁,漫说在西北,就是在中原也是寻常事,所以就连种放这儒家大贤听了也不以为忤,而杨浩若真称帝,那阿古丽王妃也就不是妾了,而是尊贵的皇妃,相信以杨太尉的人品才貌和尊崇的身份,阿古丽王妃也不免意动,陷其情网,此计实是大为可行。
种放双眼一亮,刚要开口赞许,敦促杨浩为霸业宏图,与阿古丽王妃成就一段姻缘,折子渝已气冲斗牛,脱口便道:“不行!”
种放和丁承宗现在满脑子都是站在从龙之臣的位置上为杨浩的宏图霸业想问题,全然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个快被杨浩折磨成闺中怨妇的女诸葛,这时她一开口反对,二人才省觉过来。
丁承宗心道:“折姑娘啊,我兄弟若做了皇帝,后宫还少得了你的位置吗?帝王后妃,岂是相夫教子那么简单,光是身具大智慧,那是没用的,要做一个贤妃,你还少了几分胸襟啊。”不过丁承宗是知道折子渝在杨浩心中的份量的,虽然暗自腹诽,却不便直接说些什么。
而种放却没有这些顾忌,在他看来,纵论天下大事,让一个女人参与谋略,已是太尉格外的看重了,牵涉江山社稷根本之大事,一切衡量标准只有“利益”两字,正所谓将者无情,谋者无心,什么儿女之情,都得靠边站。谏臣的脾气一上来,莫说现在折子渝和杨浩还没有甚么关系,就算她是统帅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他也敢犯颜直谏的,立即把脸一沉,反驳道:“如何使不得?”
“我……”折子渝一阵语塞,杨浩看着她,眼中却渐渐露出有趣的意味:这才对,一个不知道吃醋、不会使小性儿发脾气的木美人,又哪来的活色生香。这才像个活生生的女孩子,咳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