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资本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甚至还故意排挤他,结果一辈子也没能再升官。
另外除了这些参与谋反的人外,其它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东宫属官根本对谋反之事一无所知,比如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不过他们做为辅佐太子之臣,身负着教导太子的责任,现在太子做出谋反之事,他们也有责任,所以大部分都被贬了官,只有张玄素等少数几人因为时常劝谏,所以才被免于处罚。
tài子dǎng羽被清算之后,最后就剩下太子李承乾还没有被定罪,说起来也有些可笑,谋反的主犯还好好的在东宫里呆着,可是一帮从犯却杀的杀贬的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朝堂上为如何处置李承乾的问题,而吵翻了天,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谋反是罪无可恕,无论什么人都要被处死,哪怕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太子虽然有谋反之意,但却并没有真正谋反,所以可以法外开恩,免除一死,不过太子之位却是要收回,而且还要给予相应处罚。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平时虽然不喜欢对方,但这时候却也不想让这个外甥身死,否则他妹妹长孙皇后还不知道会有多伤心。
对于这两种观点,李世民自然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毕竟他本来就是个护短的人,当初最不喜欢的儿子李佑起兵造反,他也没杀了对方,现在这个从小就受自己器重的大儿子也犯下相同的过错,难道就因为他太子的身份,就要被处死吗?
不过李世民虽然不想处死儿子,但却又不好明着支持长孙无忌,所以只好就这么拖着,最后那些要求处死太子的人也看出这里面的玄机,再加上又实在不好再拖着了,所以只得妥协。最后结果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并且被贬为庶人。
本来李世民还想故计重施,也把李承乾给送到李愔那里,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认为废太子不能离开大唐境内,以免再出什么事端。不过李世民的脑子转的倒挺快,大臣不让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里,结果他立刻改口,把这个大儿子发配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那里是大唐的国土,而且现在归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滩,发配到那里也勉强说的过去。
随着李承乾被发配到上海,整个谋反案也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件事虽然结束,却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开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该由谁继承?
本来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初就属李泰和李承乾争位争的凶,现在李承乾被贬,那么太子这个位子,理所应当落到李泰头上,至少李泰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事情并不像李泰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承乾被贬后,虽然他百般表现,父亲李世民也的确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却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对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满意,虽然李世民身为皇帝,但太子rì后还要靠这些臣子辅佐,所以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李世民对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一事上,表现出几分犹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议论纷纷,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将远在泗沘的李愔召回来,由他接任太子,毕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哥哥,李愔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他们要强的多。
虽然当初李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争位,但现在情况特殊,将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门贵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连民间也会鼎力支持,可以说只要李愔一回来,现在因太子谋反而动荡的朝政和人心就会立刻安定下来。
李世民对于召回李愔的建议也十分心动,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众多儿子之中,李愔无疑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可能对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感兴趣,哪怕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主动要求,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谋反事发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通过飞鸽传书,远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这个消息。只不过他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忽然长叹一声,语气幽幽的低声道:“大哥啊大哥,看来你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赋予你的使命!”(未完待续。)
,甚至还故意排挤他,结果一辈子也没能再升官。
另外除了这些参与谋反的人外,其它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东宫属官根本对谋反之事一无所知,比如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不过他们做为辅佐太子之臣,身负着教导太子的责任,现在太子做出谋反之事,他们也有责任,所以大部分都被贬了官,只有张玄素等少数几人因为时常劝谏,所以才被免于处罚。
tài子dǎng羽被清算之后,最后就剩下太子李承乾还没有被定罪,说起来也有些可笑,谋反的主犯还好好的在东宫里呆着,可是一帮从犯却杀的杀贬的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朝堂上为如何处置李承乾的问题,而吵翻了天,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谋反是罪无可恕,无论什么人都要被处死,哪怕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太子虽然有谋反之意,但却并没有真正谋反,所以可以法外开恩,免除一死,不过太子之位却是要收回,而且还要给予相应处罚。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平时虽然不喜欢对方,但这时候却也不想让这个外甥身死,否则他妹妹长孙皇后还不知道会有多伤心。
对于这两种观点,李世民自然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毕竟他本来就是个护短的人,当初最不喜欢的儿子李佑起兵造反,他也没杀了对方,现在这个从小就受自己器重的大儿子也犯下相同的过错,难道就因为他太子的身份,就要被处死吗?
不过李世民虽然不想处死儿子,但却又不好明着支持长孙无忌,所以只好就这么拖着,最后那些要求处死太子的人也看出这里面的玄机,再加上又实在不好再拖着了,所以只得妥协。最后结果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并且被贬为庶人。
本来李世民还想故计重施,也把李承乾给送到李愔那里,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认为废太子不能离开大唐境内,以免再出什么事端。不过李世民的脑子转的倒挺快,大臣不让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里,结果他立刻改口,把这个大儿子发配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那里是大唐的国土,而且现在归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滩,发配到那里也勉强说的过去。
随着李承乾被发配到上海,整个谋反案也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件事虽然结束,却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开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该由谁继承?
本来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初就属李泰和李承乾争位争的凶,现在李承乾被贬,那么太子这个位子,理所应当落到李泰头上,至少李泰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事情并不像李泰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承乾被贬后,虽然他百般表现,父亲李世民也的确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却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对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满意,虽然李世民身为皇帝,但太子rì后还要靠这些臣子辅佐,所以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李世民对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一事上,表现出几分犹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议论纷纷,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将远在泗沘的李愔召回来,由他接任太子,毕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哥哥,李愔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他们要强的多。
虽然当初李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争位,但现在情况特殊,将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门贵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连民间也会鼎力支持,可以说只要李愔一回来,现在因太子谋反而动荡的朝政和人心就会立刻安定下来。
李世民对于召回李愔的建议也十分心动,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众多儿子之中,李愔无疑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可能对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感兴趣,哪怕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主动要求,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谋反事发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通过飞鸽传书,远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这个消息。只不过他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忽然长叹一声,语气幽幽的低声道:“大哥啊大哥,看来你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赋予你的使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