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明扬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赣州一带,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很多村名都带着一个“下”字,比如樟树下、枣子树下、青山下、瓦屋下、莲塘下、松山下等等。
还有七八天就到崇祯十七年的春节了,昨夜赣南刚刚下了一场小雪,清晨的山野间很宁静,树枝上挂着白茸茸的雪绒花,身子圆圆、毛色漂亮的相思鸟在树技跳跃鸣叫,震落的雪花飘飞如二月的梨花。
青山下村的覃老汉家住在村头,今天一家子起了个大早,覃老汉拄着拐杖绕出柴门向旁边的猪圈走去,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先去看看自家的牲口,不去看一眼心里就不踏实。
他的独子覃大柱拿着大刀在篱笆院里劈柴,女儿春喜和儿媳各挑一对木桶,一路说着笑去村边的水井挑水,他的老伴则厨房里烧起了火,准备煮红薯。
一家子各自做着各自的事,覃老汉望着儿媳背影,心里想着家里明年若是能添个大胖孙子,那就算圆满了。
想想这一年的经历,覃老汉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原来家里没有田地,开春的时候一家子就没米下锅了,全靠着挖些野菜混合少许粗粮艰难度日,偏偏刚一入夏,顾宪成的叛军又作乱,覃老汉一家子逃入赣州城避难,本想着这回怕是要饿死街头了。
谁想到情况一下子就变了,顾宪成的叛乱很快被平定,官府还分田分地,覃老汉一家分到了十二亩旱地,八亩水田。
分到田地的当晚,一家子抱头哭了一宿。
他们家给地主做佃农已经好几代了,做梦都想着能有自己的田地,谁能料到几代人的梦想竟就这么实现了。
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那就是现在的赣南巡抚秦牧。因为秦牧的到来,改变了自己一家子的命运,分到田地的第二天,覃老汉就在家里给秦牧立了长生牌。而在整个赣南,象他家这样主动给秦牧立长生牌的数不数胜。
覃老汉查看完家里的牲口,刚回到院门前,一阵马蹄声便打破了青山下村的宁静,只见村前的小道上,有二三十骑向村子驰来,离村还有一里地。便放慢了马速,缓缓行来。
覃老汉拄着拐杖站在自家柴门前好奇地看着,他们村不当大道,平时很有外人前来,更别提一次来几十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了。村里人都被惊动了,纷纷出来查看。
“老乡,别怕,别怕,我们来只是想打听一下。看看你们村有没有番薯出售。”前面一人离着二十步就翻身下马,远远向覃老汉长身一揖,含着笑说道。
此人二十上下,一身不新不旧的棉衣穿在身上。既不显得华贵也不感觉寒酸,和煦的笑容里充满了善意,他身后那二三十名随从大多带着武器,但都远远的停下。只有这个年轻人带着几个店铺掌柜一样的人物上前来。
覃老汉连忙回礼道:“这位公子不用客气,敢问公子是从何处来?”
“老大爷请了,我们是赣州仁通商号的人。受东家许英杰派遣前来收购番薯,打扰之处,还望各位乡亲莫怪。”
一听是仁通商号的,覃老汉和村民就放心多了,加上面前的年轻人彬彬有礼,村民们的警惕之意也去一半。
村里各家各户今年都收获了不少番薯,若真能卖些钱也好过年,覃老汉便将客人请到家中。年轻人一边与覃老汉攀谈,一边查看覃老汉家里的几缸番薯干。
“公子,生的番薯留久了会烂掉,当初番薯收上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按照官府贴出的告示,把番薯切片晒干,存到大缸里,这位公子若是想收生的番薯,我们可没有多少,大家都做成番薯干了,不知公子收不收番薯干?”
“收收收,我们收的就是番薯干,象老大爷说的,新鲜的番薯容易烂掉,我们收回去不好存放,烂掉了是要亏本的。老大爷,你家几口人啊,今年的粮食够吃吗?”
“够了,够了。”覃老汉一提起这件事,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欣然地说道,“这番薯是个好东西啊,产量高,能顶大半年粮呢,不瞒公子,你来我们青山下村算是来对了,我们这里的红沙土啊,产的番薯不但大个大量多,还特别甜,放锅里一煮下面全是一层的糖呢,我家那老太婆正在煮蕃薯,公子若是不嫌弃,一起去尝尝。”
“好,我来得早,早上正好没吃东西,那就叼扰了。”年轻人笑容满脸,和覃老汉来转回院子里。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所以这一天各家多是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嘴巴甜一点,到了天庭后在玉帝面多说些好话。
覃老汉的老伴正在用煮好的番薯祭灶神,年轻人看得有趣,便问道:“老大爷,你们家怎么用番薯祭灶神啊?”
覃老汉答道:“家里也没别的,我们这里产的番... -->>
***
赣州一带,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很多村名都带着一个“下”字,比如樟树下、枣子树下、青山下、瓦屋下、莲塘下、松山下等等。
还有七八天就到崇祯十七年的春节了,昨夜赣南刚刚下了一场小雪,清晨的山野间很宁静,树枝上挂着白茸茸的雪绒花,身子圆圆、毛色漂亮的相思鸟在树技跳跃鸣叫,震落的雪花飘飞如二月的梨花。
青山下村的覃老汉家住在村头,今天一家子起了个大早,覃老汉拄着拐杖绕出柴门向旁边的猪圈走去,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先去看看自家的牲口,不去看一眼心里就不踏实。
他的独子覃大柱拿着大刀在篱笆院里劈柴,女儿春喜和儿媳各挑一对木桶,一路说着笑去村边的水井挑水,他的老伴则厨房里烧起了火,准备煮红薯。
一家子各自做着各自的事,覃老汉望着儿媳背影,心里想着家里明年若是能添个大胖孙子,那就算圆满了。
想想这一年的经历,覃老汉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原来家里没有田地,开春的时候一家子就没米下锅了,全靠着挖些野菜混合少许粗粮艰难度日,偏偏刚一入夏,顾宪成的叛军又作乱,覃老汉一家子逃入赣州城避难,本想着这回怕是要饿死街头了。
谁想到情况一下子就变了,顾宪成的叛乱很快被平定,官府还分田分地,覃老汉一家分到了十二亩旱地,八亩水田。
分到田地的当晚,一家子抱头哭了一宿。
他们家给地主做佃农已经好几代了,做梦都想着能有自己的田地,谁能料到几代人的梦想竟就这么实现了。
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那就是现在的赣南巡抚秦牧。因为秦牧的到来,改变了自己一家子的命运,分到田地的第二天,覃老汉就在家里给秦牧立了长生牌。而在整个赣南,象他家这样主动给秦牧立长生牌的数不数胜。
覃老汉查看完家里的牲口,刚回到院门前,一阵马蹄声便打破了青山下村的宁静,只见村前的小道上,有二三十骑向村子驰来,离村还有一里地。便放慢了马速,缓缓行来。
覃老汉拄着拐杖站在自家柴门前好奇地看着,他们村不当大道,平时很有外人前来,更别提一次来几十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了。村里人都被惊动了,纷纷出来查看。
“老乡,别怕,别怕,我们来只是想打听一下。看看你们村有没有番薯出售。”前面一人离着二十步就翻身下马,远远向覃老汉长身一揖,含着笑说道。
此人二十上下,一身不新不旧的棉衣穿在身上。既不显得华贵也不感觉寒酸,和煦的笑容里充满了善意,他身后那二三十名随从大多带着武器,但都远远的停下。只有这个年轻人带着几个店铺掌柜一样的人物上前来。
覃老汉连忙回礼道:“这位公子不用客气,敢问公子是从何处来?”
“老大爷请了,我们是赣州仁通商号的人。受东家许英杰派遣前来收购番薯,打扰之处,还望各位乡亲莫怪。”
一听是仁通商号的,覃老汉和村民就放心多了,加上面前的年轻人彬彬有礼,村民们的警惕之意也去一半。
村里各家各户今年都收获了不少番薯,若真能卖些钱也好过年,覃老汉便将客人请到家中。年轻人一边与覃老汉攀谈,一边查看覃老汉家里的几缸番薯干。
“公子,生的番薯留久了会烂掉,当初番薯收上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按照官府贴出的告示,把番薯切片晒干,存到大缸里,这位公子若是想收生的番薯,我们可没有多少,大家都做成番薯干了,不知公子收不收番薯干?”
“收收收,我们收的就是番薯干,象老大爷说的,新鲜的番薯容易烂掉,我们收回去不好存放,烂掉了是要亏本的。老大爷,你家几口人啊,今年的粮食够吃吗?”
“够了,够了。”覃老汉一提起这件事,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欣然地说道,“这番薯是个好东西啊,产量高,能顶大半年粮呢,不瞒公子,你来我们青山下村算是来对了,我们这里的红沙土啊,产的番薯不但大个大量多,还特别甜,放锅里一煮下面全是一层的糖呢,我家那老太婆正在煮蕃薯,公子若是不嫌弃,一起去尝尝。”
“好,我来得早,早上正好没吃东西,那就叼扰了。”年轻人笑容满脸,和覃老汉来转回院子里。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所以这一天各家多是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嘴巴甜一点,到了天庭后在玉帝面多说些好话。
覃老汉的老伴正在用煮好的番薯祭灶神,年轻人看得有趣,便问道:“老大爷,你们家怎么用番薯祭灶神啊?”
覃老汉答道:“家里也没别的,我们这里产的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